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组织工作综述

日期:2022-10-14 09:07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党旗引领风帆劲,砥砺奋进谱华章。

  在波澜壮阔的十年伟大变革中,鲜红的党旗始终在三明发展和改革大潮中高高飘扬,引领和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嘱托、矢志奋斗,努力把老区苏区建设好,让老区苏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三提三效”、聚力真抓实干,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础、建机制聚人才,组织工作在服务保障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展示了新作为、彰显了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

  坚持凝心铸魂 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组织是“形”,思想是“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内学习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

  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到党史学习教育……我市各级党组织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行动有了“魂”,执行就有了“纲”,我市积极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阵地作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分类分层完成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轮训。同时,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先后举办新思想县处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培训专题班等94期,广泛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培训干部6.14万人次。

  发挥三明丰富的特色教育资源优势,依托市委党校新校区、三钢万寿岩学院、常口村“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宁化“长征精神”红色培训等“事业+产业”综合培训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三明特色教育培训产业。突出“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主题主线,开发推出12个特色专题课程,打造提升44个现场教学基地,争取到103个国家级、省级单位来明共建培训基地。近年来已承接市外来明培训800余期、6万余人次。

  着力选优配强 锻造事业发展中坚力量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持续推进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政治过硬、适应三明事业发展需要、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

  坚持事业为上,选准用好干部。突出政治素质考察,先后探索“3+1”干部实绩公示法、政治表现反向测评、遵守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政治素质表现“三签字”等创新做法,努力把干部考准考实。围绕落实“十三五”、“十四五”规划选干部配班子,高质量完成市、县、乡换届工作,让一批政治素质过硬、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实干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坚持长远规划,全力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全链条梯次培养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定期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动态掌握一支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强化实践锻炼,市级层面先后选派350多名年轻干部到国家部委、省直机关、山海协作对口帮扶单位跟岗学习、锻炼提升,选派1200多名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开展驻点招商、参与项目征迁、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年轻干部在市委中心工作、重大任务一线真刀真枪磨砺。

  坚持实干实效实绩,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措施》和4个配套文件,出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0条措施,打出一套常态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组合拳”。突出一线导向,出台《关于强化一线考察培养使用干部的实施意见》,坚持在市委重大专项工作中开展干部专项考核,推动形成实干实绩实效的用人导向。同时,注重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持续开展公职人员违规经商办企业整治,实施干部“八小时之外”管理监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等制度,反向倒逼干部转变作风、担当作为。

  突出强基固本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注重创新载体打品牌——

  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积极探索“跨村联建”党建模式,全市共成立218个联村党组织,覆盖863个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9.7%;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实施产业联营、基础联建、民生联动,带动联建村集体平均收入达18.7万元。全省跨村联建现场会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调度会在我市召开。

  聚焦解决村级组织“人难选、选人难”,乡村振兴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大力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回引729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选聘16名厅级、80名处级退居二线或退休公职人员担任“跨村联建”联村党组织书记或乡村振兴指导员。

  突出问题导向补短板——

  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分层分级举办村干部培训班160余场次,1.1万余人次参训;制定“导师帮带制”方案,通过“师带徒”“老带新”“强带弱”,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深入开展 “整乡推进、整县提升”行动,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

  全面压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在全省率先推行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组织692名党委(党组)书记、2794名班子成员建立3495个党支部工作联系点。积极开展社区治理“一张网”整合,划分社区(片区)网格1358个、微网格10797个,配备网格员、联络员12424名,调整优化883个网络党组织,将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网格、楼栋。

  聚焦重大任务促融合——

  聚焦疫情防控,动员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尽锐出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火线”“前线”。聚焦项目建设,广泛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在重点任务一线工作中,广泛建立临时党支部、组建攻坚服务专班,共选派1420名优秀党员干部到一线攻坚锻炼。聚焦企业发展,深化“强党建·促发展”联合行动,组织2400多名党员干部人才沉到一线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注重机制创新 探索山区城市聚才之路

  人才强事业强,人才兴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汇聚强大智力支撑。

  创新体制机制“赋能”。先后出台《三明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2015—2019年)》《三明市进一步加快人才集聚若干措施》“1+18”人才政策、《三明市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进“2+3+N”人才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逐步建立起具有三明特色的人才政策体系。制定《三明市特殊贡献人才奖励办法》,创新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下放存量实用型人才认定权限,全市人才总量达35.14万人,认定高层次人才及实用型人才11515人。

  搭建事业平台“引才”。推进装备制造、氟新材料、石墨烯等领域“6+1”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研发团队300多人,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近50项。探索“五个一”产业人才工作模式,引进海斯福、科宏生物、石墨和石墨烯产业园、科飞产气等一批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搭建“三明人才项目‘揭榜挂帅’赶集日”对接平台,推动31个项目揭榜落地。开展“院士专家三明苏区行”活动,建成49家各类院士专家平台,吸引29位院士、186位专家进驻,实现科研成果超过百项、专利超过百项、创造产值超过百亿。

  优化服务保障“留人”。建立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强化人才房奖励、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全方位激励保障措施,建成33家各具特色的人才驿站(人才之家),累计服务人才7328人次。制作1万多张“麒麟山英才卡”,为在三明工作生活的各类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新征程上,全市组织系统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谱写三明组织工作新篇章,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施 组 郑丽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