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运用“加减乘除”法推动绿色发展综述

日期:2022-04-18 09:20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山区发展,如何既能全力守住青山绿水,又能唤醒群山绿色富民?

  前行路上,如何既要烟囱又要蓝天?既实现产业优更追求生态美?

  作为一座老工业基地城市,在面临每座城市都会遇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时,三明有幸总能被高瞻远瞩的思想引领前行——

  1997年4月11日,习近平同志在将乐县调研,一句“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让当时想要卖山换钱的常口村民茅塞顿开,将祖祖辈辈守护千年的青山绿水更加视作珍宝,不断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产业价值。

  1998年2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宁化县调研时强调:“要抓好林业建设,把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产业统一抓好,否则,满目荒山,两手空空。”三明沿着总书记擘画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路,始终不动摇、不松劲,成为全国林改重要策源地之一。

  2000年1月,习近平同志两次对三明万寿岩遗址保护作出重要批示,强调“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从“炸药包”底下,救出了这一珍贵的史前遗存,为三明厘清了发展与保护的思路。

  ……

  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11次到三明视察,走遍了三明的山山水水,对三明各项事业发展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带着殷殷嘱托,三明全市上下牢记于心、外化于行,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 “加减乘除”法,全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相促进的新路子。

  25年,一以贯之;25年,接续奋斗。三明也由此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加法聚力 点亮绿色发展

  青山巍巍,绿水潺潺。

  站在将乐县常口村的老村部远眺,4月的山水娇翠欲滴、沁人心脾。习近平同志当年来到这里调研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如今,这幅“山水画”已逐渐形成,正吸引着四方游客前来,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村民杨富春安心地在家里开着“老曹土菜馆”,生意红红火火;有着大专文凭的李冬秀,十多年前嫁到常口,如今随着村里游客增多,成了一名讲解员;看中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江西客商徐良辉来到常口流转了800多亩土地,发展脐橙种植……好山好水带来好日子,如今的常口村,发展起了自己的漂流项目,吸引来水上运动队常驻,更与沿线的蛟湖村、龙栖山森林康养小镇、良地村等串联成一条“深呼吸”绿色康养线路。

  在三元区岩前镇万寿岩遗址公园内,8个高大的水泥罐筒仓,如今变身成为考古研学营地,形成史前风貌、藤桥源舍、洞穴探秘、巢居生活、采集狩猎、钻木取火、远古铺石及考古挖掘8个主题体验区,通过还原、展示古人类生产生活场景,让考古知识走向大众。

  当年因为工业发展需要,万寿岩一度陷入保护还是开采的困境。习近平同志在2000年1月的两次重要批示,为万寿岩的抢救性保护一锤定音,更为后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抢救到保护再到利用,万寿岩见证着这方土地的绿色发展。

  如今,依托万寿岩遗址资源优势,远古文化广场、岩下花海、秘谷研学体验园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带来了森林、康养、研学、体育等各种业态。通过联动周边格氏栲森林康养基地、横坑温泉等文旅资源,万寿岩文旅小镇正成为三明市区近郊旅游康养胜地。

  常口村、万寿岩,这些都只是三明做好“生态+”文章,全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的一个个缩影。

  “森林+医养结合”“森林+观鸟休闲”“森林+温泉休闲”……三明市各地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培训研学、休闲旅游、生态观光、山地运动、自然观鸟等业态,在拓宽“两山”通道上各显神通。

  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四大经济”工作部署,立足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我市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科技转型、绿色转型,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我市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共接待旅游人数4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49.37亿元;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6%,增速高于全市规模工业13个百分点。

  全力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动能的不断汇聚,正为三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

  减法治理 守护青山绿水

  对于森林覆盖率达78.88%的三明而言,青山绿水是天然的资源禀赋。但是,三明人自己知道,身边清新的空气、翠绿的山林、洁净的河流、肥沃的土壤,无一不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齐心奋斗的结果。

  作为老工业基地,三明先有工业后有城。工业污染曾经是横亘在这座城市面前的“老大难”问题。1979年,三明市曾被国家列为“75个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一”。直到1995年,三明市区的降尘量,还与国内另外2座城市并列全国第一。

  重拳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三明的天更蓝、水更净、地更绿,这是历届三明市委市政府坚定如磐的决心,更是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严承诺。

  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市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减排,仅“十三五”期间就完成重点行业100余项大气精准减排治理项目;持续深化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推动三钢率先在全省开展烧结机脱硝试点工程;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深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大气联防联控及应急机制。

  打好碧水攻坚战。我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实行“一河一档一策”;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严格饮用水源保护,率先开展饮用水源保护立法,成立市级饮用水源保护中心,实施东牙溪水库水体生态修复工程;深化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实施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在全省率先消除Ⅳ类及以下水体;全面完成可养区规下生猪养殖场(户)关闭拆除或改造任务,以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全面提升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水平。

  推进净土保卫战。我市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落实“三防一控”风险防控措施;积极推进省级土壤环境保护示范区建设,在尤溪县、大田县开展土壤污染风险防控试点,开展农用地安全利用集中区建设各1.5万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完成尤溪县谢坑矿区土壤污染风险防控与治理修复示范项目建设。

  重拳治污,全力减排。2021年,三明市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优。其中,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前十位数量居全省第一,水环境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前十位数量居全省第一,55个国(省)控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76个小流域断面水质排名全省第一。

  如今,蓝天白云绿地已成为三明人眼中习以为常的风景。三明也实现了一座高污染城市向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转变。

  乘法裂变 倍增生态红利

  不上山管护,也能收获林海莽莽;不砍树卖树,也能拿到林地“分红”;不光山上的树木值钱,林下的地里还能产出“黄金”,林间的空气也能卖钱……

  对于三明的林农而言,桩桩件件不可思议的变化, 就这样发生在身边。撬动这些改变的,正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021年3月23日,正在三明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沙县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对三明林改的积极探索表示肯定,并作出重要指示:“三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义,要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林农魏发松当时正在现场办理林地登记挂牌交易。没多久,他家挂牌报价57.9万元的116亩林子,以68.8万元成交。魏发松用这笔钱,很快又流转了一片新林子进行开发经营。在做好林木管护的同时,他还套种了多花黄精、小叶牛奶根、穿山龙等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

  从林子变票子,再用票子换林子,“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转换通道正在不断拓宽。这其中,最早由三明开始向全省推广的以林权质押为主要内容的林业金融改革,为林业发展注入了资金活水。

  不仅仅是林权能够质押贷款,三明创新的林票制,同样为林农带来信贷便利。作为发放给林农的一种收益凭证,林票是三明林改路上的重要创新。在沙县区的不少村庄,由于村民大多外出经营小吃,林地缺少有效管护,山林产出效益低的情况不可避免。在这种背景下,村集体与专业国有林场的“联姻”应运而生。林子交给国有林场打理,由国有林场向村民发放林票,确认投资份额,并且能够在村集体内部流通。

  “对我们来说,林票就相当于资金。”62岁的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村民洪集体指着自己珍藏的十余张林票说。平时,他把这些林票用绸布小心地包着,视作传家宝。2021年,他通过林票抵押等方式,陆续获得金融部门100余万元信贷支持。

  福林贷、益林贷、林票贷、林通贷……三明现今丰富的林业金融服务产品,正是伴随改革进程中一次次直面问题,啃下“硬骨头”的创新突破。目前,三明已有211个村开展了林票实践探索,制发金额1.63亿元,惠及村民近1.57万户、6万余人,所在村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5万元以上。

  除了林票,如今,林农们手中,还多了张值钱的碳票。

  2021年5月18日,三明林业碳票首发仪式在将乐县常口村和沙县区俞邦村同步举行。相比于林业碳汇项目仅针对每年新增的额外碳储量进行计量,碳票则是针对森林自然生长条件下每年的净固碳量进行计量。这样一来,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林木价值和生态价值。

  林农们实实在在地看到,把林子管好,把生态护好,空气也能卖上钱了。渐渐地,林票、碳票、林业碳汇……这一类专业词汇,也成为三明林农口中的高频词。

  牢记嘱托,我市于去年制定《三明市实施“八项创新”行动推进林改再出发的行动方案》等文件,推动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

  随着改革勇蹚深水区,干劲十足的林农们也有着更多的期盼,希望手里的林票、碳票,能在更专业的平台、更广阔的领域流通起来,探索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青山绿水变成更加吸金的聚宝盆,为老百姓兑现更加可观的生态红利。

  除法破壁 探索机制创新

  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眼下,在位于三明生态新城中关村科技园内的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三明服务中心,这些生态环境指标全都能变成“真金白银”。

  将乐金牛水泥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企业。作为福建金牛水泥集团的子公司,将乐金牛水泥是一家日产能力4500吨水泥熟料的企业。长期以来,公司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近年来在环保方面的年投入额均超过亿元。

  在市生态环境局的牵线搭桥下,金牛水泥顺利进入海峡资源环境交易服务中心。中心将环保项目改造后腾出的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指标作为质押物,给予金牛水泥3500万元的低息“环境权益贷”融资额度支持,用于熟料烧成系统的环保水平提升。经过这次优化升级,金牛水泥建成了全省水泥行业超洁净生产示范线。

  “环保是企业本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想到用节约下的环保指标还能贷款。”将乐金牛水泥负责人表示,有了这些资金,企业又可以继续加大环保的改造投入,大大激发了企业投入环保的积极性。

  近年来,三明充分利用金融、保险等市场杠杆,撬动环保自觉,用“绿色指挥棒”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开展排污权交易、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改革,取得了企业、政府、社会共赢的效果,有力地推动生态环境、投资环境双提升。

  “绿色指挥棒”不仅引领企业,更为党政领导干部指明了生态导向。每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签订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承诺如果没有兑现,“绿色指挥棒”就会成为领导干部的“当头一棒”。

  压力倒逼责任,在全面落实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过程中,各地各部门更加主动地寻求协同配合,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九龙治水”问题。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涉及部门多、力量分散,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的问题,三明市大胆探索优化部门职能,2010年7月,在大田县率先整合了8个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成立全省首支生态综合执法大队,并于2013年成立全省首个获批筹建的生态综合执法局。沙县区以入选全省首批“综合治水试验县”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把森林公安队伍作为生态综合执法的主要力量,于2018年1月挂牌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整合水利、国土、农业、住建、林业等有关部门职能,开展相对集中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权工作,有效解决了执法“力量弱”“依据缺”“效率低”“无人管”等问题。

  针对河湖点多线长面广、监管难指挥难等问题,三明创新探索河(湖)长制,并且从市级层面建立河长制数字指挥管理平台,实现实时、高效、便捷的全智慧管理。

  从环保供给侧改革到生态执法体制改革,三明这座将改革创新融入基因的城市,不断破除制度壁垒,让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