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纪实
三明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一片新兴热土。在这片绿意盎然的红土地上,为民情怀在一代代党员间赓续传递着。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梳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4132项。其中,重点民生项目2020项,完成1150项,完成率达57%,其他惠民利民实事2112项,完成1543项,完成率达73%。
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市各级领导挂帅、精心安排部署、聚焦重点任务,推出了一批实招硬招,解决了一批民生问题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带头干,以上率下一体推进
民之所向、政之所望、力之所至。我市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重要讲话精神,把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为了把民生事办到实处,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审定活动方案,各级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引领作用,旗帜鲜明讲政治,勇担当、作表率,全市厅、处级领导深入挂钩联系县(市、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等调研指导,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结合开展“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活动,把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作为重点,市、县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活动,摸排制约发展、影响民生的具体堵点难点问题,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并对重点项目清单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明确责任市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完成时限,每月跟踪项目进展,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听民声,回应群众关心关切
盛夏骄阳似火,尤溪县中心广场景观连廊里却欢声笑语。
小小连廊庇护着居民们,大家休息娱乐,十分快活。在广场、在学校,这一座座几经征询群众意见后修建的风雨连廊顾及了群众日常点滴所需,办的实事广受好评。
为群众办实事,办的是心坎上的难题,出的是有力度的实招。实践党员初心使命,广大群众的满意笑脸是最终的成绩单。
为了更好地“键对键”听民声,畅通群众意见,全市范围内开设各类线上意见征集与反馈渠道223个。噪音扰民、出行不便、粉尘污染……一句句百姓心声得到倾听,一项项民生大小事汇聚成册。
尤其是今年4月20日在e三明客户端开辟的“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围绕民生实事、加快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等主题,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2条。依托e三明互动平台,我市有关部门受理群众诉求141423件,办结139771件,满意率达到了99.95%,有效地传达民意,助力实践活动的决策部署。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根据前期的群众意见反馈,5月7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聚焦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保障重点人群权益、完善便民便企服务等5大方面,确定首批22个“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同步建立办实事项目清单。
抓落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向着急难愁盼的民生领域,我市广大党员干部们担当作为,冲锋在前,落地了一项项民生工程。
对此,明溪县雪峰镇紫岭社区的居民们深有感触。今天夏天,他们刚告别困扰多年的粉尘、噪音污染及安全隐患,见证了往来20余年矿石输送货车另觅新径。而这一切,都是明溪县委、县政府为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所做的努力。
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等民生实事,全市各级党委(党组)设立党员先锋岗、责任区4740个,志愿服务队2022支,广泛发动党员干部投身“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为了“面对面”通堵点,全市处级以上领导深入挂钩联系县(市、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等调研指导,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建设。
6月30日,市委常委会听取“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汇报,并对下一阶段工作做进一步部署推动。
7月20日,我市印发《关于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项目主体责任,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明确项目推进的序时进度。
一项项措施有力统筹、推动之下,群众的获得感是实实在在的:
便民惠民服务更加贴心。曾经黄土裸露的列东后山狮子坑地块,如今蜕变成孩子们游玩的乐园,从天空俯瞰,宛如一支飞舞彩翼、色彩斑斓的美丽蝴蝶,成为城市的美丽风景。通过挖掘城市边角地和“留白空间”,另有25处老人休闲活动场所、儿童微游乐设施,建成并对外开放,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提升。全民健身中心、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内地居民结婚登记全市通办试点工作持续推进。
重点人群权益更有保障。13个户外劳动者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5个社区“四点半学校”投入运营;2362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获得辅具适配服务;三元区北片、沙县区、尤溪县、建宁县长者食堂建成投入运营。
群众出行条件更加便利。老旧小区停车难整治项目已完成50个,新增停车泊位3610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53辆;市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62部。
针对近期社会关注度高的“双减”工作及看病问题,我市集中力量抓校内工作质量、管控校外培训、提升课后服务,着力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异地住院待遇,让群众进一步享受药品带量采购的降价成效,解决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为民之风常吹不断,我市注重服务群众常态化。一段时间以来,我市持续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着力破解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一套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正在探索建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