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繁体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 政务信息 > 市级动态

2020年我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概述

2021-02-04 15:30    来源:三明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字号:    

2021-02-04 15:30 来源: 三明市应急管理局网站

  2020年,我市先后遭受滑坡、风雹、洪涝、干旱以及低温寒潮等自然灾害,全市受灾人口17万余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1.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3.20亿元。从总体上看,2020年我市遭受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分布广,但造成直接损失同常年相比明显偏轻。市减灾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减灾委的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尽最大努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坚持以防为主,筑牢综合防灾减灾防线

  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10•13”国际减灾日期间,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主题,减灾委成员单位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与乡(镇、街道)、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互动,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自然灾害知识,提升群众自救和互救能力。市减灾办牵头开展的“5•12”防灾减灾知识网络有奖竞答传播数达37.73万,有7.6万人次参与答题。全市发放宣传资料73万余份、防灾减灾手册20000本(册),发送公益短信 200余万条。

  加强基础建设,筑牢抗灾防线。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一期)和(三期)、尤溪流域防洪二期工程、沙溪流域防洪四期工程, 开工建设25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完成了市区后山6处大型地质灾害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恢复,投资约24436万元完成大田、将乐等4个县20个矿区88处矿山治理。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备用新型自动气象站、40个国家地面天气站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完成。全市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有新提升,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不断夯实。

  加强示范创建,筑牢基层防线。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着力抓好基层防灾减灾工作。争取省级补助资金420万元,提升改造84个省级自然灾害避灾示范点。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气象信息员、地灾监测员、灾害信息员实现“市县乡村”全覆盖。将低洼地带、地灾点和危旧房屋等危险区的45000余名群众建档立卡,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市政府安排150万元采购市级救灾储备物质。全市已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3个,2020年又有永安市燕东街道忠义社区、沙县凤岗街道际口村等6个社区列入候选社区名单进行公示。

  二、坚持人民至上,积极防范应对自然灾害

  防范应对强降雨。坚持“精准预警、精准指挥、精准防御”,认真组织防汛防台风工作。在2-3月份非汛期强降雨时期, 5次启动24小时应急值班。在主汛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盯紧重点区域,督促县、乡提前下沉干部,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避险,先后启动了4次防暴雨Ⅳ级应急响应,累计下沉干部1.5万余人(次),转移群众3700余人(次),发布预警短信6.5万余条,有效防御了18次大雨量级以上短时强降雨过程,全市未出现因洪涝造成人员伤亡情况,未出现重大险情灾情。

  防范应对寒潮低温。2020年12月29日-2021年1月3日、1月7日-1月13日期间,我市遭遇两次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所有乡镇过程气温均低于0℃,出现历史罕见低温-14℃。市减灾委围绕“保住人、保生产、保设施”目标,发挥抓总抓统抓协调作用,多次召开视频会议,派出指导服务组,建立工作调度、信息报送等制度,将防寒潮措施落实落细,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防范应对气象干旱。10月份以来,我市降水显著偏少,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达80多天,各地出现不同程度气象干旱。市防指建立旱情监测制度,认真分析研判旱情及发展趋势,统筹推进全市防旱抗旱工作。各地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进行水量调度,着力“保生活、保重点”。全市累计投入抗旱资金500余万元,确保了城乡生活用水安全,有效减少旱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坚持协同高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开展紧急救助。防范应对寒潮期间,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急救助受灾群众和弱势群体,全市累计排查各类困难群众2.9万人次,走访慰问1.4万人,发放慰问金5.18万元,发放棉被15658床,棉衣棉裤7243件,暖水袋4848个,取暖器155个等抗寒物资,有效帮助受灾群众和低保户、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抗御寒潮,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温暖、安全。

  开展冬春救助。统筹安排2019-2020年度中央和省级冬春补助资金737万元,下拨棉被5000床、棉大衣3000件等防寒防冻物资,救助受灾困难群众5.2万人。2020-2021年中央和省级冬春补助资金587万元已下达,各县(市、区)已组织发放,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

  开展保险理赔。在全市继续推行农村住房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农村住房保险附加室内财产保险,利用商业保险力量,提升群众抗灾自救能力,全市农户参加政策性叠加保险覆盖率达99.35%。及时对受灾群众损失开展理赔,三项保险累计赔决金额658万元,有效帮助了受灾群众开展灾后恢复工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