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农村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农业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解放思想、积极作为,持续简化办事流程、落实惠农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全市农业企业营商环境,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不见面审批”。目前,群众及企业只要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中选三明市,找到农业农村局数据目录,点击在线办理,即可查询相关信息,电子材料直接上传至后台审批,进一步打通了办事人员和受理人员之间的网上办事渠道,提升了办事效率。
二是持续压缩审批时限。精简优化群众办事证明材料、办理时限、办事流程等,目前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设置 21个政务服务事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14个、行政确认4个、其他权力事项3个),涵盖所有农业农村方面群众办事高频事项,且均达到四星以上服务标准,切实做到了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中介和优流程。
三是简化审批程序。织密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将牌证业务办理职责由地市级下放到县级,由县一级农机部门办理牌证登记、驾驶员办证等业务,尽可能让农民少跑腿;加强容缺办理服务,针对一些法定的审批条件和不易取得的证明材料实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便利群众;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贯彻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要求,为各类涉农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以拓展二三产业为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布局乡村,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将工业化标准理念导入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发掘乡村价值,开展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推行企业标识、产地标识和品牌标识,提升乡村产业质量水平和品牌效益,并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五是加大农业项目扶持。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中央、省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其中,对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主要支持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新基建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对农业产业强镇,奖补资金主要支持主导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提升原料基地、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六是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发挥农业农村部门技术、人才优势,在企业品种更新、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等方面开展技术对接服务;推动企业与三明市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等对接,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
七是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三明市农特产品十大龙头品牌创建活动,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突出品牌差异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优势;利用林博会等平台,宣传企业产品品牌;支持企业建立线上线下展示展销窗口,长条和展示我市优势特色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