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育“田秀才”合奏振兴曲——我市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综述

日期:2023-09-06 08:13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 | | |

  如今在我市,一批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扎实有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培训高素质农民58840人次,完成认定4616人。其中,1人获评全国十佳农民,3人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优”名单,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稳产保供 提高生产技术技能

  8月10日,2023年种子检验技术与质量提升培训班在建宁举办;7月26日至27日,全省杂交水稻制种病虫害防控技术培训在尤溪举行;今年6月,六三种业公司党员先锋队(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与制种户进行交流与沟通,开展优质杂交水稻技术培训……

  我市是传统优势制种区,2022年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31.8万亩、产量6800万公斤,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稳居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大市位置。近年来,我市依托农广校、农技推广部门、涉农院校等培训机构,紧密衔接生产技术技能需求,全力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高种业生产技术技能,我市全力保障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参加的粮食生产培训班,抓好粮食作物高产栽培、现代机械化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村以及合作社,采用讲授式、异地式、引导式、指导服务式等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培训形式,通过“办短班”“多办班”,不断强化在田间地头实践实训,切实提升农民实操水平。

  多点突破,全面开花。在开展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栽培技术培训课程基础上,我市还新增粮食、蔬菜加工和销售等课程,全产业链培训农民,助推粮食安全和高质量发展。

  数字见证成就,发展结出硕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粮食和农机培训150期8732人次,蔬菜种植和销售技术培训121期7830人次,新媒体人才等电商培训31期、6875人次。

  定制课程 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8月28日,2023年三明市市级高素质农民(美人茶生产技术)培训班在大田县结束。

  培训班采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模式授课,并邀请茶叶专家讲学,来自全市11个县(市、区)30名茶农参训,学员纷纷表示美人茶制茶技术得到大幅提高,收获满满。

  林深水美育好茶。作为福建省茶叶重要产区,2020年以来,我市共举办10期茶叶生产与经营培训班,培训茶农570余人次,并遴选出尤溪县光兴茶叶公司叶光兴等一批高素质农民,参加全国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等赛项,三明茶产业这块金字招牌大放光芒。

  如何让特色产业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近年来,围绕沙县小吃专项技能、水稻制种、美人茶等特色产业,我市重点培育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突出生产组织、主体管理、智慧农业等重点内容,按照“一课一方案”原则,科学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筛选实训基地,切实强化技能实操,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力。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2021年以来,围绕沙县小吃制作技艺传承推广和经营理念提升,我市陆续开办省、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沙县小吃制作专项技能培训班”和“沙县小吃菜品升级培训班”,为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品牌建设等方面夯实了基础。

  合作促发展。市农业农村局与团市委合作培育“高素质青年农民”3期120余人次;2022年,与退役军人事务部合作在泰宁县开展全省首批高素质农民(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训试点,完成62名“兵支书”培训;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在建宁县培育150名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产业带头人……越来越多量身定制的课程,让大家受益匪浅。

  树立典型 提振农民素质素养

  “我们鼓励加工能手再次带徒,形成徒弟带徒弟的循环传技模式。”2009年,兰爱珍发起成立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成员覆盖全县13个乡镇。作为高素质农民,兰爱珍长期通过课堂培训、基地实操培训和入户培训,带动一批批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1300农户从事豆腐皮产业,3000多人得以在家就创业,全县销售额2亿元。兰爱珍也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

  榜样如旗,引领奋斗脚步。2019年,建宁县文军种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绍文获评“全国十佳农民”,2019-2022年四年间,三明市汪小良、周开跃、张仕滨3名高素质农民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优”名单……一个个高素质农民典型,在三明这片热土脱颖而出。

  典型的背后,是久久为功的探索。

  为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培养培训任务,这些年,我市大力培育机构典型,积极与本土涉农院校加强协作配合,探索农科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三明市农业学校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的中职院校,成为培育专业人才的摇篮。

  我市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总结推广独特的教学培训模式。2022年,“移动课堂流动办班送教下乡培育人才”和“送教下乡流动办班”的典型案例,均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选用,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典型案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