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故事:最后一炮
退伍老兵伍先旗,没当干部,可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他。
伍先旗身上有什么亮点又为什么让人倾慕?只因他当过兵、打过仗、在战场上书写过“最后一炮”的故事。
伍先旗,将乐县南口镇南胜村甲头自然村人。1978年入伍,原部队在闽。79年初,我军决定对越南的武装挑衅进行自卫还击。伍先旗在请战书上写道:“当兵一年,‘有幸’遇到打仗,难得的机会,我坚决要求上战场,用行动诠释青春!”态度极其鲜明。得到批准后,编入42军373团五连“六〇炮”班。
据伍先旗回忆:79年2月16日深夜,静悄悄,战争的帷幕拉开。天上没有月亮,仅有的几颗星星在翻滚的乌云中穿梭。冬末季节,南疆的天气不算很冷,但这个夜晚,风“嗖嗖”地刮,像是有意制造恐怖,人感觉寒冷兮兮。伍先旗所在的五连通过夜行军,来到广西太新县太平公社那排村与越南交界的巴望河边。五连的任务是夺取越军的一个无名高地。在“渡过巴望河,拿下无名高地,为我大部队进军扫清障碍”的口号下,全连100多名战士涉水渡河。过河后,所有人身子湿漉漉的,冷的咬牙。战士们忍着寒冷,跋涉数十里,于天亮前赶到无名高地山下。
无名高地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山头。地处咽喉要道,控制此处可阻挡千军万马。据战前侦察,越军有一个加强营驻守高地。就是说无名高地上至少有三四百个敌人。一个营防守,一个连进攻,实战中很难取胜。可我军只一个连,上级下了死命令:无增援,无后勤供给,独立作战,务必拿下!
地形对我十分不利。无名高地前是一片数百米距离的开阔地。虽是梯田形状,但上下坵落差不大,田磅最高处不到一米。敌人居高临下,我军一进入,就在敌射程之内。开始,敌人是零星射击。或是在警告我们:别打高地的主意,你们都在我们的枪口下,若敢靠近,集群火力会让你受不了的。
敌人“噼里啪啦”的射击,伤了我们好几人,第一个牺牲的竟是连长。连长是想观察一下地形,寻机突击,可是刚一露头就被子弹射中头颅。尚未开战,主帅就身亡,全连战士一时心悸。随军副团长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当即命令指导员指挥战斗。指导员立即部署“六〇炮”向高地射击,用炮火压制敌人的同时,发起冲锋。但部队只推进五十米,就被敌人的火力压住。密集的子弹从头顶穿过,手榴弹雨点般落在我军前沿几十米处爆炸。我军只一个“六零炮”班,五门炮,携带的炮弹六十发,在第一轮射击中,就消耗了近一半。敌人凭借兵力、火力、地形优势阻挡我军进攻。指导员想让部队再推进100米,进入投弹距离,可发挥手榴弹作用。就在准备炮击时,指导员的大腿骨被飞来的一颗子弹打断。指导员倒下,同时倒下的还有几名战士,包括炮班班长、副班长。见此情况,副团长命令副连长代理连长指挥全连,命令伍先旗代理班长指挥炮班。副连长临危受命,沿袭指导员的思路,先命令炮火打击,然后冲锋。但没达到推进100米的理想,只前进了十多米就被敌人密集的火力阻挡。敌我形成对峙。
“还有多少炮弹?”副团长问。“还剩16发。”伍先旗回答。
副团长匍匐在草埂下,对副连长说:“把所有的炮弹发射出去,再次组织冲锋,不惜代价,拿下无名高地,否则我们将长久地做‘缩头乌龟’趴在这里。”
“只有拼死一战了!”副连长立即部署。几分钟后,伍先旗组织炮班五门六零炮,每门炮三发炮弹,向无名高地射击。同时司号员吹起冲锋号,全连向高地冲击。
这次冲锋,虽然没直达高地,但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愿望,部队推进了100多米,进入投弹距离。而此时敌人对我军的打击更加猛烈,高地上似乎有打不完的子弹,扔不完的手榴弹。我军仍是被压制的抬不起头。
“还有炮弹吗?”副团长问。“剩下最后一发。”伍先旗回答。“为什么还留着?放出去,放不准我处分你!”副团长急了。
“是,我一定让最后一炮精准到位!”伍先旗利用有限的视线观察了一下敌人阵地。而后自个儿瞄准、装填、射击。炮弹飞出了,通过弧形的弹道,准确地落在敌人弹药处,引发了子弹、手榴弹、炸药连环爆炸。高地上一时炮火冲天、浓烟滚滚,爆炸声、嗷叫声、哭喊声搅作一团。
“打得好!”战士们兴奋起来。副团长高兴地大喊:“最后一炮,我给你记功!”冲锋号再次吹起,战士们憋了近一天的气化作力量暴发出来,一齐向高地冲杀上去。部分敌人仍在顽强抵抗,一颗手榴弹落在了炮班身边,炸死炸伤了我几名战士,伍先旗身负重伤,躺倒在地上。敌人顶不住我军进攻,死的死、伤的伤,没死没伤的全部从后山跑了,五连胜利地拿下无名高地。
伍先旗和其他伤员被送回国内,经龙州转桂林181医院治疗。
伍先旗因最后一炮扭转了战局,战后记三等功。“最后一炮”成为他的绰号,传遍部队。后由战友传回地方,“最后一炮”成了伍先旗人生中永恒的故事。(杨珍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