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故事:抗美援朝老兵追忆马踏里烽烟

日期:2020-11-04 08:44 来源:三明市退役军人局
| | | |

    

  【人物简介】张桢,1926年生于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贫苦农家。1949年10月参军入伍,在中南军政大学南昌分校学习。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3师428团司令部见习作战参谋,辗转赣南、粤北等地剿匪。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火箭炮(喀秋莎)第21师208团司令部任作战训练参谋和股长(营级),曾荣立三等功二次。1953年参加过抗美援朝最后一仗——马踏里战斗。1954年5月,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军功章一枚和“人民功臣”称号。 

  1951年2月,25岁的张桢成为志愿军中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抢渡临津江的战役中,敌人出动30多架飞机轰炸志愿军的渡江船只和车辆,张桢与两名战友冒着生命危险,将通讯器材运输到前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张桢曾参加抗美援朝最后一仗——马踏里战斗。马踏里东南山位于朝鲜临津江北岸,在朝鲜开城以东14公里,由四个高地组成。它是美军在三八线以北的一个支撑点,由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固守。以胜利结束的第三次攻打马踏里东南山的战斗,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战斗。

  传达命令,黑夜急行80公里

  1953年7月8日至27日,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中东线的反击作战,驻守在板门店东侧半公里以东一线阵地的志愿军第46军第136师,先后对马踏里东南山发起三次攻击作战。当时张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火箭炮(喀秋莎)第21师208团司令部任作战训练参谋。

   7月12日19时30分,张桢突然接到上级命令,需连夜赶往盘龙山阵地传达作战任务:通知营长刘殿文和连长李有于13日2时前赶往炮兵第八师司令部接受作战任务。

  从三乐洞驻地到盘龙山阵地约80公里,需穿越多道敌人炮火封锁线。19时50分,张桢坐上指挥连摩托通讯班长王昌驾驶的摩托车匆匆出发……

  连日大雨,道路泥泞,摩托车陷在古美城的山坡上动弹不得,一名运送弹药的汽车司机停下车上前帮忙,一起将摩托车推上坡。这个时候,他们已离盘龙山阵地10多公里,越来越接近前沿阵地。

  张桢将摩托车隐藏在防空哨所附近,徒步前进,不久便搭乘友军运送粮弹的汽车,直达万村路口。刚一下车,张桢只感觉眼前一片雪亮,敌人的探照灯将黑夜扯破一大豁口。张桢与王昌赶紧卧倒在地,待探照灯离开后才猛跑起来,探照灯来了又赶紧卧倒。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张桢才到达盘龙山,将作战任务传达给第四连连长李有。

  带领炮车,冒着炮火入阵地

  14日17时,天色阴沉沉的,第四连火炮开始进入泰亭洞阵地。从盘龙山阵地到泰亭洞阵地约五公里,全是敌人封锁地段,敌机在上空不断侦察和扫射。张桢带领第三炮车,与其它三路炮车一起向泰亭洞挺进。

  通过万村山岗时,他们被敌人发现,敌人的大炮猛烈射击,密集的炮弹在四周开花。张桢指挥部队在靠望海山北麓稍避一阵后,要求大家沉着镇定,不要下车乱跑。待炮火转移后,张桢指挥部队迅速出发。抵达中坊洞沟口时,敌人炮火又响了。张桢见四周开阔无法停车隐蔽,便命令部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急速前进,迅速到达泰亭洞第四连阵地。

  狂风暴雨,伴着炮声夜宿坑道

  战斗原定15日17时30分打响,但14时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阵地多被山洪冲毁,山头上浓雾笼罩,观察所无法观察和搜索情况,战斗因此后延了。

  黑夜,暴雨如注。张桢和刘德惠、王副连长一起困宿在一条小坑道里,疲惫使他们很快入睡。坑道顶上挂着一块挡水的雨布,因积水太重,竟连布带水一泻而下,全压在三人身上。

  大雨中,防御工事多处被山洪冲毁,第四连炮车工事内存放的炮弹来不及转移,全被埋在了泥石里。张桢请求派工兵排前来挖弹药。16日7时30分,天下着绵绵细雨,工兵来了,张桢与工兵一起挖炮弹,转移到安全地带。雨后,战斗准备扩大,第二和第六两个炮兵连也来参加这场战斗。阵地生活因此延长了十天,张桢被调回253.5高地指挥所指挥作战。

  战斗打响,三天占领马踏里

  24日6时,趁着敌人炮火停息的空隙,张桢前往第二连和第四连检查阵地工作,顺利完成检查任务。

  24日17时30分,战斗打响了。野榴炮对敌人进行了两分钟火力急袭后,火箭炮开始对129高地和+0238号目标进行射击,第二连命中敌营指挥所,第四连击毁敌人迫击炮14门,歼敌192人。到25日早晨,两个高地基本被志愿军控制,战斗持续到26日午夜。

  战斗持续三天,指挥员王万发负伤下了火线,张桢和张广文负责指挥了一整夜,多次打退敌人。27日,马踏里阵地被志愿军占领,反击马踏里战斗取得胜利。这次战斗共歼灭美军陆战队第一师800多人,击毁迫击炮14门及大量弹药。

  1953年7月27日,中美双方在朝鲜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标志着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和美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因在马踏里战斗中表现突出,张桢荣立三等功一次。

  朝鲜战争胜利后,张桢随部队留在朝鲜,和朝鲜人民一起重建家园。1954年5月,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张桢军功奖章和立功证明书。1955年,张桢离开朝鲜,转业返回家乡宁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