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重要指示精神 服务三农促振兴丨永安市供销社创新服务模式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永安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为农服务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为农、务农、姓农”宗旨,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借助平台优势,在特色闽笋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让更多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强化平台建设,带动农户增收
充分发挥闽笋交易市场的集聚示范效应与市场公益性,积极拓展为农服务渠道,为农户增收和产业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开拓加工产业
主动探索供销流通业务新方向,不断增强社有企业的经营实力与为农服务能力,着力补齐市场短板。通过与三明供销投资集团、永安姑娘农业发展公司、永安市国投公司等四方携手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竹笋瓶装灌装生产线项目。该生产线聚焦长三角市场需求,主要生产“油焖笋”以及便于携带的8克小包装黄椒酱,进一步完善了供销系统自营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夯实了农产品供应链根基,截至目前已实现销售额约80万元。
探索科技赋能
以自有冻库为依托,积极探索冷链技术改造升级,让科技成为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引进先进的“冰温冷鲜”技术,实现了恒温、高精度的温度控制,有效抑制细菌滋生和食材呼吸作用,极大地保证了鲜笋的存储质量,将保鲜时间延长7倍以上,既能让鲜笋保持新鲜口感与丰富营养,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又能通过错峰错季销售,扩大销售范围,提升经济效益。
强化银企合作
积极搭建金融合作桥梁,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出“福笋贷”“邮笋贷”“福农闽笋贷”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为农户开辟了无担保、低利率的贷款新渠道。截至目前,已有204户次商户办理“福笋贷”及其他相关贷款金融产品,授信金额超3亿元,实际贷款金额达1亿3千万元,为农户商户解决了资金难题,助力闽笋产业发展。
借力对口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紧紧抓住对口合作的良好机遇,积极拓展以闽笋为代表的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为农户增收开辟新路径。
与上海蔬菜集团深度合作
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永安市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协议》,成功推动永安农特产品入驻上海市消费帮扶工作平台以及“上海市消费帮扶百县百品”直营店,并设立4个“笋帮公栈”直销仓、1个永安市特色农副产品展示专区和首个“永安冬笋”国家地理标志直销仓,打通了永安优质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通道。
建设永安农特产品展销中心
在上海市江杨市场打造的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永安姑娘”“天清食品”“盘兰有机茶”等众多永安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永安农产品“出山入沪”搭建了展示窗口,丰富了入沪农产品品类,提升了永安农产品在上海市场的影响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开展山海协作
在三明市供销社的带领下,永安市供销社系列农副产品入驻泉州市丰泽区设立供销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并积极组织参加泉州市供销社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泉三山海协作消费帮扶三明农特产品品鉴会等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永安农特产品,进一步拓宽了永安农特产品进入泉州市场的渠道,促进了山海之间的资源交流与产业融合,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带动农户增收和农业增效。
坚持品牌强农,提升服务成色
始终把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作为提升闽笋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闽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附加值。
深化品牌建设
充分利用“永安笋干”“永安冬笋”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统一品牌标识、包装和宣传推广,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激发农户的荣誉感和创业热情。目前,市场内已有50余家商户和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品牌授权,销售额稳步增长。2024年,“永安闽笋”品牌建设试点成功入选总社归口标准体系与行业品牌建设项目计划,成为福建供销系统首个入选项目,并受邀在总社品牌建设工作会议上分享经验,为品牌建设注入新活力。
深化品牌推广
积极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品牌推广力度。一方面,组织举办七届福建(永安)闽笋交易展销会,吸引各方关注;另一方面,组织闽笋品牌产品参加北京、上海、长春等多地举办的展示展销会,并成立集展示展销、直播带货、宣传推广于一体的电商运营中心,全方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带动产品销售。目前,每年销往省外的冬笋达4万吨、春笋6万吨、笋干2万吨,增长态势十分可观。
深化品牌监管
联合相关部门印发《永安市闽笋交易市场监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闽笋品牌提升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品牌良好形象,引导广大农户自觉参与到品牌维护行动中,共同推动闽笋品牌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永安市供销社将始终牢记为农服务的宗旨初心,坚定不移地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促进永安市农特产品高效流通,为农户增收、产业增效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