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日期:2024-08-05 10:21 来源:市教育局办公室
| | |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包括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等。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是万千家庭的共同愿景。近年来,我市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围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理念,持续打好教改“组合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全力以赴 共建教育改革“好生态” 

  缤纷夏日,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校园内涌动。日前,以“绽放艺术风采  激发强国力量”为主题的三明市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学术报告厅上演,来自全市中小学的选手们以器乐会友、用舞蹈对话,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依托坚实的校园硬件基础,近一年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三明中学先后成功举办了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校园开放日、首届语文节、首届校园科研大赛等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学长远的顶层设计。我市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市推行“六个一”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出台《三明市创新完善“十项机制”推进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和10个具体实施办法,市纪委监委将“教改”纳入专项监督工作,全力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挺教育就是挺未来、挺发展、挺民生。我市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每季度工作进展报告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教改工作会议制度,协调编办、组织、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参与教育改革全过程,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制约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75.5亿元,比2022年增长2.44%。

  深化中小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是基础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市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方案》,稳慎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294所学校完成改革,完成率达93.93%,

  我市还重点开展了由教育部门牵头,民政、公安、司法等部门协同参与、市县联动的“雏燕关爱行动”,建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和留守儿童的结对关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指导,形成全社会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目前,“雏燕关爱行动”已惠及留守儿童近20万人次,成为全省关爱留守儿童的示范项目。

  跨越山海同逐梦,春风化雨共育苗。我市积极开展沪明教育对口合作、泉三教育山海协作,推动87所学校与上海结对共建、52所学校与泉州合作交流,全方位、多领域推动沪明、泉三教育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华东师大附属三明中学办学走向正轨,上海协调安排三明工贸学校职业能力提升、永安三中硬件提升、华师附中科学素养培育中心等6个项目资金2555万元,教育对口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创新均衡 打造人民满意“好学校” 

  总校制办学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势校与新办校、农村校等教育资源融合,切实带动各地学校均衡发展。

  夏日炎炎,在明溪县城关乡王桥村的小溪边,一群孩子正在愉快地游戏。

  2019年以前,王桥村只有一个幼儿班,条件简陋、师资短缺、几近停办,而现在,乘着总园制改革的东风,以往的幼儿班改建为明溪县实验幼儿园王桥分园,构建起总园制下的“城乡链”合作办园新模式,成为三明市第一所建在行政村的市级示范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

  “村里有好的幼儿园,再也不要风里来雨里去地接送孩子到城里上学了。”一位家长坦言。

  创新完善基础教育“总校制”办学机制,开启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篇章。我市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扩容,探索形成“3456”总校制办学改革模式,组建总分校353所,推动总校与分校管理融合、教师互派、文化统一、教学同步、学科共研等,分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有效解决了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

  探索教育公平保障机制,建立优质均衡教育体系。我市创新完善基础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持续深化积分入学和“多园划片”招生改革。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福建三明:弹好普惠“四重奏” 让适龄幼儿在家门口入好园》入选2023中国基础教育实践创新典型案例。推进市区普通高中融合招生改革,推动“县域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实施,打造区域优质教育高地。

  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落实职业教育“分类分层”育人,创新举办中职培优班,探索举办综合高中班,推进职普融通改革。三明学院引领建设“生物化工、装备制造、文旅康养”职业教育纵向办学联盟,成立由三明林校、三明农校等龙头校牵头建设的南北横向办学联盟,以产业园区为基础,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

  深化实施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质量多元评价机制、完善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护航机制、创新红色资源研学实践教育……我市教育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多措并举 选培德才兼备“好教师”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7月初,三明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了青年教师年度成果交流,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15位青年教师齐聚一堂,围绕职业态度、任务完成、作出的贡献、质量数据等进行全方位汇报交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担任数学备课组长期间,在巫榕萍老师和林秀珍老师的指导下,整个备课组一起探讨如何提升一年级的学习成效,探究设计认字单、学习单、实践作业单。各位前辈就像森林中的树木,助我成长。”青年教师钟海旭表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任。我市始终将教师放在教育首要位置,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明市基础教育工作绩效考评指导意见》,突出“优教优酬、多教多酬”,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打造过硬师资队伍,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上,我市坚持“外来引进”与“内在配置”相结合的策略,倾力招聘优秀人才来明任教的同时,推行“选青”制度,每年划出20名专项指标用于青年教师高级职称评聘,加快推进“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优秀年轻校长培养工程百人人才库,组建名师工作室,推进校长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目前,我市培养省名师名校长30名、学科带头人157名,市名师名校长242名、学科带头人598名。

  优教优酬、多教多酬,让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愿意来明任教。我市出台教育医疗领域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政策,对招聘的教育系统各类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创新完善教师“1+N”正向激励机制,落实《中小学校“1+N”正向激励考评办法》,2023年以来,全市共新增追加中小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1.13亿元,有效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提升质量,教学管理是常态抓手。以三明教育学院为依托,我市支持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健全市、县、校、年段放射状教研网络,创新开展“点餐式”巡回教研,推动教研员下沉一线服务学校,每学期常态化开展教师命题能力提升培训及下校视导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达标”、学科教学视导与教学诊断等活动,大大提升了科研服务基础教育水平。

  我市还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学校”协同培养的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机制,委托福建师范大学、三明学院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公费师范生。鼓励免费师范生前往基层提升能力、增长知识、传道授业,到最需要的学校去发挥青春能量。(全媒体记者 文:吴文凯,图:林文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