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区富口镇:群策群力,迈好生态振兴“新步伐”
近年来,富口镇始终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抓手,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全领域推动乡村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群策群力塑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宜居宜游富口。
一是探索保护新路径,“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聚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5000余次网格巡查,发现并整改问题96件,对鳗鱼、生猪及其他畜禽养殖场所开展检查18次;超额完成化肥减量增效和农药减量控害年度任务,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下降2%,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率高于65%。聚焦河道治理,开展日常巡河4000余次,解决河湖问题36个,无人机巡查89架次,处理问题20处,确保护河和巡河工作长效化,富溪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II类。推进城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和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投入18万元提升完善姜后、白溪口污水处理站,加快实施总投资384万元的污水主管道铺设项目,从源头上解决好水污染问题。持续开展“绿盈乡村”创建工作,增加中、高级版“绿盈乡村”创建数量,辖区“绿盈乡村”创建占比达100%。
二是打造生活新方式,“宜居宜业”走向“美丽桃源”。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以“饱满的状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将每个月第一周定为“村庄清洁行动周”,统筹集中全镇力量,对照问题整改清单,逐一销账,及时拆除乱搭乱盖,做好村庄保洁;2024年来共计发动村庄清洁入户宣传702人次,发放宣传材料905余份,各村共投入各类人员3840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239吨。全覆盖实行积分兑换机制,通过垃圾分类、房前屋后卫生整治、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累计兑换货值0.68万元,有效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群众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深入融合“宅改+五个美丽”,对清理堆杂和拆违产生的空地加以利用,规划停车位,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微景观,用“五美”占领闲置空地,防止发生搭建和堆杂“返潮”,2024年我镇创建乡村“五美”点位88处,村庄既增“颜值”又添“内涵”。
三是创新发展新渠道,“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挖掘生态资源,做到融“绿”于“新”,以发展“小切口”撬动百姓“大民生”。创新推出“村企联建·农竹联赢”模式,鼓励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竹农以竹山入股、托管、租赁、流转等各种方式盘活利用闲置竹林资源,通过发行“竹票”推进闲置竹林的流转,与农商行合作持续升级“福林贷”发行“竹票贷”,赋予“竹票”金融属性,鼓励龙头企业、村集体、竹农建立多元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租金、薪金、股金”分配机制,促进竹农富裕。深度推进乡村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荷山村为中心的红色精品旅游路线,先后建设罗溪红色革命纪念馆、荷山高山党校暨红色文化展示馆、悦荷民宿等,与白溪口村史馆、镇文化展示馆连点成线,已累计接待游客 8.7 万人次。立足绿色农业,积极联合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持续探索生物复合剂调控水稻优质高产实验,完成早稻、再生稻及高产高效示范片种植超800亩,在盖竹、荷山、郭墩等村新增“明1优臻占”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种植210亩,在盖竹、山氽等村新增“明椒”系列示范种植100亩。
文章来源:沙县区委乡村振兴办 富口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