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中仙镇: 以诗为媒铸新魂 文化振兴绘新篇

日期:2024-10-18 17:25 来源:三明市农业局
| | | |

  近年来,中仙镇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中仙诗社”留“根”、铸“魂”、育“人”作用,有力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一是聚力“党建+诗社”,让诗韵飞扬传党声。中仙镇积极探索“党建+文化”阵地建设,发挥“诗社”作用,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文化创作,结合党建活动、田间诗词创作等文化活动,让“《诗琴话忆》颂党恩”文艺活动走进中小学、田间地头,以琴、二胡、电子琴等器乐合奏的形式,讴歌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反映改革新变化;中仙诗社每年出手抄诗刊3-5期,每期选抄诗词40-60首;并积极通过“云端的声音”定时播放“党史有声”、红色革命歌曲等,让党史的声音飞入田间地头。2021年,中仙诗社被尤溪县委宣传部推荐为“党史宣讲基层特色宣讲团”;中仙诗社“诗音传党音”自愿服务项目,荣获2023年尤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铜奖、并获三明市“明法天平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优秀奖。 

  二是聚力“文学+诗社”,让笔耕不辍映华章。中仙诗社以“承国学经典、写时代颂歌”为强社宗旨,以“聚乡贤、扬正气、育人才”为工作特色,制订诗社新章程,创办特色诗词刊物《竹乡情韵》,每册遴选500-800首,已连续出版八集免费供广大诗联爱好者品读。同时诗社利用增设的“诗词作品交流园地”,广邀乡村基层的诗词爱好者进行诗词创作交流,以“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会元、进士、举人、秀才”进行评比,提升诗友们的诗词创作水平,如社员自费编著的《闲暇余笔》、《竹居杂咏》、《金山小集》、《松庐诗草》等诗集作品在民间传唱、相互借鉴。 

  三是聚力“传承+诗社”,让根植乡村绽新蕊。诗词来自于乡村,也要回归于乡村,才能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中仙诗社的社员有干部、教师、医生(包括在职和退休)、个体户、学生、农民等多达百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15岁,他们坚持二十多年为村民义务写送对联,还与中仙中学联袂办了三年“中学生诗词书法公益培训班”,把诗词楹联延伸到村居旧宅、“福德堂”的“福德书屋”里,通过文化熏陶相继培养出17位博士、50多位硕士,成为诗词文化传承者,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添彩。

  文章来源:尤溪县委乡村振兴办  中仙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