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党建引领“五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近年来,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因地制宜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新路径,着力构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育、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为内容的“五治融合”新格局,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一)党建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向心力”。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内政治生活,带领全村党员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针对年老体弱等行动不便的党员,组织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定期为这些党员送去学习资料并讲解学习内容。利用好党员e家、学习强国、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探索“互联网+党建”服务党员群众的网络新阵地,切实做到把政治理论引领融入日常实践。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依托“一支部三中心”,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及时收集办理群众在村服务窗口和村民议事群中反映的诉求,对值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需转交他人办理的事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行业务代办制度,由党支部牵头将群众诉求清单分配给相应志愿服务队和网格员手中,为辖区村民提供医社保代缴、政策咨询、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法治保障,增强基层治理“硬实力”。一是优化整合力量。深化乡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注重从村两委干部、党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致富能手等人员中选拔培育,目前已培育“法治带头人”5名、“法律明白人”9名。同时,与专业律师事务所签订法律顾问协议,建立法律顾问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送以案释法案例,提供线上法律咨询等服务。二是强化矛盾化解。采用“法治+网格”形式,划分为5个网格,网格员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由民警、司法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等担任网格业务指导员,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打造说理亭3处,设立“说理议事日”,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收集办理群众关于修复路灯、建设无障碍厕所、修复水渠等意见建议20余件。三是浓厚法治氛围。持续加强全民普法,联合乡司法所、派出所、综治中心的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组建普法宣讲队,在圩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积极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德治教育,厚植基层治理“软实力”。一是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孝廉文化,组建广场舞、腰鼓、太极拳、柔力球等各类文化队伍,组织村内的留守妇女、留守党员、留守老人开展农村政策宣传、村庄清洁、文明劝导等活动12场次,累计劝导红白事简办10余场。二是注重典型示范带动。常态化开展“最美婆媳”“最美家庭”“道德模范”“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设立文化墙、善行义举榜、家风家训宣传栏,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孝德大讲堂”活动,广泛宣传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文明家庭事迹,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三是完善村规民约。围绕移风易俗、家庭美德、社会治安、文明习惯、诚实守信等内容,积极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了禁止“带彩打牌”“一村一孝廉”“法治大田”“平安大田”等系列宣传活动,有效抵制了黑恶势力、封建迷信、邪教组织,辖区内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越级上访、非法宗教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自治为基,激活基层治理“原动力”。一是落实村民议事制度,遇到村级重大事项和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务,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保障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二是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制度,严格按照公开时间、内容、形式的标准,及时更新公示内容,在村部设立意见箱并公示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推行文明积分制度,结合乡打造的“文明积分商铺”,把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具体行动变为可量化的积分,将政策法规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积分事项,充分调动党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智治支撑,强化基层治理“助推力”。一是坚持数字赋能。实施数字乡村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安装数字乡村显示屏、智慧灯杆、智能音柱、户外高清球机等设备,拓展实现AI智能监控、数字应急、信息在线公开等多项数字治理功能,设立乡村治理指挥中心,变“线下治村”为“云上治村”,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落实网格治理。利用好3个“明心通”居民群搭建网络互动平台,上线信息发布、政策答疑、服务认领等便民事项,实现干群沟通“零距离”。要求网格员及时将平安建设宣传、重点人员走访、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排查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录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并及时处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文章来源:泰宁县委乡村振兴办、大田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