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伊家村:党建引领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伊家村位于建宁县南部,为伊家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889户、3422人。全村林地面积22629亩,耕地面积3351亩,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主要有粮食、烤烟、制种等。近年来,伊家村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坚持以党建引领、党建融合、党建赋能、党建增效为抓手,突出“党建+”模式,聚焦“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集体强”创建目标,全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伊家村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2023年伊家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预计2024年伊家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55万元。
一是扮靓和美乡村高颜值。坚持“一村一景”标准,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设置党员先锋岗5个,成立党员突击队6支,以集镇整治为重点,围绕环境设施“硬件”与人文生活“软件”共同优化提升的目标,先后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46个,实施农房整治300余幢,拆除废旧附属房2000余平方米,新建农民休闲公园4处,停车场2个,道路白改黑2.2公里,让辖区群众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
二是打好产业兴旺组合拳。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000亩,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围绕“一村一品一特色”,大力实施“种业整村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绿色循环发展”三个一体化推进,推广以“烟叶+制种”为主产业链,全村烟种连作面积稳定在1700亩以上。积极争取产业强镇资金47万元实施水稻产业机械化服务,有力推动了制种产业升级,同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0余人,实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让产业“特色”成为致富“亮色”,不断增强了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
三是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积极探索“党群融合+网格治理”新模式,将全村划分为12个网格,组建以“党员+乡贤五老+热心群众”为主体的社会治理骨干力量,凝聚多方合力、引导同向发力,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防诈骗、法律宣传等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近三年,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0件,成功调处78件,化解信访积案2件,开展各类宣传活动20余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以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是构建乡风文明新风尚。不断强化村级组织阵地综合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传播先进文化“大舞台”和建设文明乡风“大课堂”。规范设置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新建长者食堂和乐龄学堂等公共设施,组织村级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开展“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近年来,组织广场舞表演等各类活动6场次,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受众3000余人。评选“五星级文明户”20户、省级“美丽庭院”10户。
五是筑牢支部先锋硬堡垒。2021年换届以来,作为全县最年轻的村级班子,不断加强村班子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每周二工作例会制度,开展集体议事和组织集中学习,不断提升现任村干部队伍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同时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的方式,围绕“选、育、管、用”环节,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4名,为后备力量成长搭建平台,设置实践锻炼岗位5个,引导后备力量参与征地拆迁、森林防灭火、防汛防台风等重点工作,锻造一批随时随地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的后备铁军。
文章来源:建宁县乡村振兴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