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三明市本级决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5-07-11 10:11 来源:三明市财政局
| | | |

—2025年6月26日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

三明市财政局局长 郑洪钦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2024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报告,请审查。 

  一、2024年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2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推动“四领一促”工作,加力落实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努力开拓进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支及平衡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278万元,下降0.72%;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927,818万元、上年结转608,713万元、调入资金732,72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518,454万元(其中:项目建设一般债券111,940万元、补充财力一般债券81,584万元、再融资债券324,93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2,145万元,收入总量5,121,13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82,010万元,增长10.17%;加上上解上级支出144,95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39,61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717万元,支出总量4,613,29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507,839万元。 

  市本级(含开发区,下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771万元,增长3.77%;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45,200万元、下级上解收入16,516万元、上年结转162,359万元、调入资金118,88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40,032万元(其中:新增债券13,357万元,再融资债券126,675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176万元,收入总量1,129,94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3,185万元,增长10.9%;加上补助下级支出27,87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3,912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3,385万元,支出总量998,35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31,588万元。 

  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84万元,下降9.1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913万元、上年结转923万元,收入总量17,32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4万元,增长15.58%;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717万元,支出总量16,85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469万元。 

  2.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中央、省财政对市本级补助445,200万元。包括:①税收返还16,923万元,已纳入年初本级预算统筹安排。②一般性转移支付325,965万元,主要有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和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等16类一般转移支付资金。其中:调整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转移支付等11项资金计28,204万元已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支出;其他297,761万元均有特定用途,主要用于卫生健康、教育、交通运输、农林水、节能环保等方面支出。③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02,312万元,属于明确具体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补助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主要用于节能环保、农林水、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住房保障、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市本级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27,872万元。按转移支付科目分类,包括:①一般性转移支付15,979万元,主要是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补助14,827万元,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774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配套378万元;②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下级11,893万元,主要用于农林水、城乡社区、商业服务业、公共安全等方面支出。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支及平衡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297,376万元,下降5.94%;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82,983万元、上年结转320,730万元、调入资金195,581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316,362万元(其中:项目建设专项债券731,561万元、置换隐债等特殊用途专项债券360,872万元、再融资债券223,929万元),收入总量2,313,03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1,194,066万元,增长12.7%;加上调出资金119,32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49,84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07万元,支出总量1,863,742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449,290万元。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94,234万元,增长25.71%;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3,002万元、下级上解收入2,100万元、上年结转9,829万元、调入资金52,68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46,12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专项债券70,880万元、置换隐债等特殊用途专项债券88,920万元、再融资债券86,320万元),收入总量437,974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24,894万元,下降5.1%;加上补助下级支出3,20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96万元、调出资金19,53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8,932万元,支出总量416,764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21,210万元。 

  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政府性基金上级补助收入469万元、上年结转858万元、调入资金1,428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9,500万元,收入总量22,25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2,255万元。收支平衡。 

  2.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中央、省财政对市本级转移支付补助33,002万元,主要包括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4,918万元、省十八届运动会补助6,000万元等。 

  市本级对下级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207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彩票公益金等方面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5,609万元,下降78.72%;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81万元、上年结转11,399万元,收入总量37,28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2,514万元,下降72.49%;加上调出资金14,615万元,支出总量27,12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10,160万元。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1,418万元,下降46.4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8,153万元,增长0.22%;加上调出资金3,265万元,支出总量11,418万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66,734万元,增长9.7%;加上上年结转646,266万元,收入总量1,613,00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885,255万元,增长6.47%。收支相抵,年终结转727,745万元。 

  市本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市本级统筹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552,641万元,增长7.42%;加上上年结转305,171万元,收入总量857,81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6,828万元,增长2.43%。收支相抵,年终结转350,984万元。 

  截至报告日,上述2024年决算数据,省财政厅尚未批复,批复后数据若有变动,将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一)精准施策稳增长,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1.聚焦投资驱动,激活发展动能。争取“两重”资金5.34亿元,推动“两重”项目落地实施,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为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深度对接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争取128.6亿元新增债券资金(其中市本级17.32亿元),精准投向交通、医疗卫生、园区基础设施等197个重点项目,有效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安排6350万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增资扩产。统筹1000余万元用于特色产业链招商,吸引优质项目落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2.深挖内需潜能,释放消费活力。争取“两新”资金5.8亿元(其中市本级2.49亿元),支持工业、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协同发展。兑现3,410万元省重点技改项目设备投资补助,落实省技术改造项目融资支持专项政策,累计投放34.67亿元技改贴息贷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安排5,306万元支持文旅消费提升行动,推动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建设和“沙溪·水上游三明”项目落地运营,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3.优化营商环境,护航市场主体。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18.77亿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行供应商资格承诺制,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降低企业参与门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充分发挥中央普惠金融示范区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采用“政采贷”“福路贷”“福林贷2.0”等模式,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依托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现涉企资金“直达快享”,确保政策资金快速精准落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二)增收节支保重点,促进财政平稳运行 

  1.多管齐下培植财源。制定并实施财源培植相关措施,支持三钢等重点税源企业发展,稳定和壮大骨干税源。深入推进市属国企改革,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积极落实促进省级以上开发区管理提升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园区造血功能。2024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77%。 

  2.主动作为争取资金。全市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支持,2024年共争取各类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11.11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市本级47.82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53%。累计争取中央增发国债资金35.28亿元(其中市本级9.87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11.14亿元(其中市本级2.49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资金保障。获得1.79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补助资金,支持52个公益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福祉。在生态文明建设、普惠金融发展方面成果显著,将乐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实践基地、泰宁金湖及周边生态修复工程获评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沙县区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3.精打细算管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审核“三公”经费,确保只减不增,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全年审结预、决(结)算项目128个,审减2.61亿元,平均审减率8.19%,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兜牢兜实“三保”底线,11个县(市、区)均设立“三保”专户,实行专户库款动态监测,全年共落实“三保”支出157亿元(其中市本级27亿元),切实保障财政平稳运行和民生底线。 

  (三)统筹资源促发展,推动区域协同共进 

  1.深化区域合作,拓展发展空间。争取沪明对口合作资金及省级1:1配套资金2.06亿元,有力支持对口合作项目建设,深化与上海在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争取泉州市新时代山海协作资金1.96亿元,进一步加强与泉州市的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安排1,316万元,支持举办第六届两岸融合发展论坛、第十九届林博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三明)乡村融合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深化明台合作交流。 

  2.推进重点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统筹8,400万元支持全市疾病管理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建设,做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期评估“回头看”工作,举办全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培训班,持续巩固和深化医改成果。下达4.08亿元支持林改“三大工程”“六项行动”,推动林改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拓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径。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市落实财政教育支出77.42亿元(其中市本级7.87亿元),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3.提升城乡品质,促进协调发展。安排2.13亿元支持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推进中心城区环境整治和重要节点花化彩化亮化,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安排1.9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下达海绵城市建设补助资金2.03亿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下达3.46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在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33个村获得4,950万元省级产业振兴示范村补助资金,市本级、将乐县、尤溪县、泰宁县共获得1,000万元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成效突出地区奖励资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四)惠民利民增福祉,共享发展成果红利 

  1.健全社保体系,兜牢民生底线。下达7,007万元发放惠企稳岗补贴,支持综合性零工市场建设,促进稳定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安排3.21亿元救助补助资金,提高集中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以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下达7,809万元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成功列入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2.繁荣社会事业,丰富文体生活。统筹1,235万元支持开展“百姓大舞台”等文艺惠民活动,举办全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工作会议40周年座谈会,推动万寿岩遗址保护中心、博物馆等免费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安排1,195万元,支持全民健身场地建设,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安排2,000万元,支持三明学院成功获批3个专业硕士授予点,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下达1.52亿元,推动市专门学校、市中心血站技术业务用房投入使用,支持第十八届省运会筹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3.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安居乐业。下达1.76亿元,推进平安三明建设,支持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击非法集资专项攻坚行动、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排1.16亿元,支持基层应急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下达853万元,支持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微改造”,提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支持做好信访、司法、国防动员、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改革创新提效能,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1.强化法治建设,规范财政运行。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严格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定期报告预算执行、预算调整、政府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决算等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确保财政工作依法依规开展。高效办理45件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满意率100%,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扎实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市本级预决算公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 

  2.深化绩效管理,提高资金效能。紧盯预算绩效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和整体“四环节”,构建全流程、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在事前科学设置绩效目标,确保财政资金投向精准;优化事中绩效评价体系,实时监控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推动事后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政策、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绩效评价得分偏低的专项资金予以压减,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在2023年度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绩效评价中,我市得分排名全省前列,获奖励资金3,000万元。 

  3.加强监督防控,防范财政风险。用好用足化债政策,积极争取44.25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和消化暂付款,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退出,切实防范债务风险。统筹安排偿债资金,积极争取54.89亿元再融资债券,其中市本级21.3亿元、再融资比例达90%,有力保障债务按期偿还。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强债务风险监测预警,确保债务风险可控。持续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以财会监督综合管理平台等系统为依托,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监管,制定出台财会监督问题线索管理办法,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加快形成监督合力,为财政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财政收支决算有关情况说明 

  (一)本级收支决算分析及支出政策实施具体情况 

  1.收支决算数与快报数比较。2024年市本级财政收支决算与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的快报数相比,收入决算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决算数与快报数相一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决算数比快报数增加2,087万元,主要原因是去年12月实际保费收入较预计数增加。支出决算方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数比快报数增加19万元,主要原因是决算时新增世行贷款还本汇兑损益相关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数与快报数相一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决算数比快报数减少103万元,主要原因是去年12月份实际支出较快报数减少。 

  2.收入决算分析。市本级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8亿元,增长3.77%。一是税收收入完成13.86亿元,增长5.79%。其中:增值税4.81亿元,下降18.1%,主要是受上年同期缓缴税收的影响;企业所得税1.64亿元,下降21.83%,主要受经济下行企业利润下滑和缓缴税收叠加影响;个人所得税0.59亿元,增长15.79%。其他小税种6.82亿元,增长47.64%,主要是清欠企业历年税收导致房产税增长29.6%、楼盘税收清算导致土地增值税增长433.16%。非税收入完成9.92亿元,增长1.07%。 

  3.支出决算分析。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8.32亿元,增长10.9%,其中民生支出59.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6%。主要项目及支出政策落实情况:教育支出7.87亿元,下降4.5%,剔除2023年党校迁建项目不可比支出后,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4亿元,增长8.74%,主要是财政补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加0.32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5.51亿元,下降20.69%,主要是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一期项目建设支出减少2亿元、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支出减少1.2亿元;农林水支出9.45亿元,增长103.43%,主要是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项目上级补助资金支出增加4.8亿元;交通运输支出8.47亿元,增长36.21%,主要是车购税补助地方建设项目支出增加1.43亿元、国省道次差路段提升改造支出增加0.7亿元。 

  (二)本级预算调整、使用和超收收入安排情况 

  1.预算调整使用情况。根据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和第二十二次会议批准的市本级收支预算调整议案,一是调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1.34亿元,主要用于长深高速北连接线提升改造工程项目0.4亿元、市档案馆(档案数据中心)建设项目0.21亿元、市消防教育训练中心工程扩建项目0.2亿元等9个项目。二是调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15.98亿元,其中:新增项目建设专项债券7.09亿元,主要用于瑞云智慧新城陈墩安置房项目1.86亿元、三明中关村城市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亿元、市公交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工程项目0.7亿元、三明中关村智慧产业园建设项目0.52亿元等17个项目;新增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2.36亿元,用于翁墩至茶林尾地下管线建设项目1.18亿元、南龙铁路项目资本金0.9亿元、闽江上游沙溪流域防洪四期工程(三明段)0.27亿元等3个项目;新增置换存量隐债专项债券5.92亿元,用于化解交发集团公路建设开发公司隐债3.07亿元和化解城投集团融资平台隐债2.85亿元;新增消化暂付款专项债券0.61亿元,用于冲减市本级财政垫付市收储中心应缴的债券本息形成的暂付款。以上安排除东霞-富兴堡片区路网及管网设施建设项目等3个项目0.68亿元经省财政厅批准调整用于瑞云智慧新城陈墩安置房项目外,其他项目资金年内已落实到位。 

  2.超收收入安排情况。当年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78亿元,与年初预算数相比短收0.28亿元,无超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9.42亿元,与调整预算数相比短收20.79亿元,无超收收入。 

  (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规模、使用情况 

  2023年底市本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结存0.92亿元。2024年编制年初预算时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92亿元,动用后无余额。 

  (四)财政结转资金使用和资金结余情况 

  2023年市本级财政结转资金总量17.22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16.24亿元、政府性基金0.98亿元,当年新增结转指标22.62亿元,2024年已下达(拨款)24.56亿元,年末结转15.28亿元。年末结转按资金性质划分,一般公共预算13.16亿元,政府性基金2.12亿元;按指标来源划分,单位指标结转11.13亿元,省市指标结转4.15亿元。 

  (五)本级预备费使用情况 

  2024年度市本级预备费预算数4,000万元,实际下达3,553万元,用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难以预见的开支,结余447万元统筹用于平衡当年预算。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按照《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本级财政资金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要求,按程序报批预备费动用情况。预备费支出的主要项目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350万元、全国生态日活动经费348万元、第十九届林博会举办经费237万元、增开三明北至福州早晚往返动车行车专项200万元、第九批援疆工作队工作经费160万元、基层干部关心关爱经费110万元、万寿岩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和考古发掘配套100万元、市委大院双电源供电设备改造专项经费95万元、老年大学办学经费80万元等。 

  (六)经批准举借债务的规模、结构、使用、偿还情况 

  2024年市本级举债情况:一是经批准举借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截至2024年底,市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7.9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69.0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18.92亿元),比上年债务余额173亿元增加14.94亿元,控制在省财政厅核定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96.66亿元之内。二是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结构、使用情况。按举债资金投向分: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主要投向公路(40.32亿元)、市政建设(28.94亿元)、保障性住房(26.56亿元)、医疗卫生(12.47亿元)、机场(11.02亿元)、土地储备(4.79亿元)、文化(2.59亿元)、教育(3.21亿元)、铁路(1.21亿元)等公益性项目建设。按当期新增债务举借来源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7.32亿元、再融资债券资金21.3亿元。以上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截至2024年12月底,项目单位实际支出15.87亿元,使用进度91.6%。其中,新增一般债券资金项目单位实际支出0.9亿元,使用进度67.5%,新增专项债券资金项目单位实际支出14.97亿元,使用进度93.7%。三是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本息偿还情况。市本级已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23.67亿元,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利息5.87亿元。 

  (七)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及绩效情况 

  2024年,重大投资项目共筹集资金22.54亿元。一是围绕改善交通环境,筹集资金14.11亿元,推动明溪胡坊至三元岩前高速、沙县至南平高速三明段、大田广平至安溪官桥高速三明段、三沙生态旅游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持续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为三明加强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作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二是市本级争取地方政府项目建设新增债券资金8.43亿元,推进瑞云智慧新城陈墩安置房项目、三明中关村城市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明中关村智慧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上述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我市交通、住房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八)2024年度审计报告指出问题整改情况 

  市财政局高度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针对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对问题原因进行剖析、举一反三,推动问题加快整改落实。目前已整改的情况如下:一是预算管理改革推进方面。已督促相关国有企业、三明林业学校等10家单位将上年17笔项目纳入绩效管理,并完成绩效监控审核工作。二是预算执行方面。已将上年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亿元,按审计要求更正为执法单位罚没收入。三是财政资源统筹配置方面。按规定已全部收回11家单位12个项目的存量资金结余,涉及资金112.2万元。四是国有金融资产管理方面。市财政局已将上年未缴的股票分红收益1193.77万元全部缴库。下阶段,市财政局将根据审计报告,制定具体的整改计划和措施,将整改情况专题向市人大财经委报告。 

  (九)其他重要事项的说明 

  1.市本级预算周转金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预算周转金主要用于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考虑到近年我市每年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较多,上级专项资金调度足以用来调剂季节性收支不平衡,为此市本级仍按往年做法,暂时没有建立预算周转金制度。 

  2.债券结余资金使用情况。市财政局高度重视结余债券资金的使用,每月汇总资金使用情况,定期通报使用进度,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2025年5月底,市本级2024年新增债券资金已使用15.94亿元,支出进度92%。 

  以上报告,请审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