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0-01-11 13:14 来源:三明日报
| | | |

2020年1月5日在三明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三明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做实“四篇文章”,推进“四个着力”,深化“五比五晒”,全力做好“六稳”工作,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执行较好,经济持续稳中向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一)“五比五晒”成效明显。深化开展“五比五晒”竞赛活动,各地各部门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抓发展、抓项目、抓招商。主要经济指标有进位。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2570亿元左右,增长7.8%-8.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41亿元,增长1.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76亿元,增长0.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外贸出口169.5亿元,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亿元,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25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8元,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6%。项目工作有新亮点。认真落实“一月一协调”等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和完善“三个十”重大项目、“重中之重”项目市领导挂钩服务机制,扎实开展“五个一批”项目攻坚,全市30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57.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年新增“五个一批”项目2509个、总投资3419.2亿元,新增项目数、新增开工数、新增投产数均居全省第二位;三明市及建宁、沙县、泰宁、永安分别获得全省“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奖励。招商引资有新成果。出台了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专项工作方案、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奖励办法,组建驻外招商联络组,组织开展粤港澳、闽西南、“9·8”、闽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上海文旅康养、林博会森林康养等专场招商对接活动,全市共新签约项目1032个,总投资14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5个、总投资846亿元。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18个重大协同项目完成投资95.65亿元,分别与厦门、泉州合作共建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其中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21.8亿元,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签约项目28个、总投资71亿元。

  (二)“四篇文章”优势不断提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做实“四篇文章”,有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品牌全面打响。在全市范围开展红色三明故事演讲比赛,组织宣讲小分队进京赴省宣讲红色故事75场79个单位,听讲人数达2.05万人次。苏区政策项目争取有新突破,我市被中组部纳入博士团和“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支持范围;全国医改(三明)培训基地、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有关部委支持;12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全市共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56.36亿元,比增3.05%。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协调省上继续执行铁合金和石墨烯产业优惠电价政策,争取省级增产增效、首台套、技改等16项、1.3亿元政策奖励资金,六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4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企业新认定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与三钢、厦钨等99家企业分别签订“一企一策”专项扶持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新增建设项目65个、总投资337.46亿元,99家企业实现产值730亿元、税收39亿元,分别增长12%、20%。生态产业化扎实推进。“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加快发展,先后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北京林业大学、省林业局、中国睡眠研究会签署森林康养合作框架协议。三明和泰宁、尤溪被确定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县,4家森林康养和生态休闲基地列为省首批职工疗休养示范基地,大田桃源睡眠小镇被授予中国睡眠康养示范基地。“满意在三明”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实践新文明满意在三明”主题活动,“志愿三明”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投入运行,我市被列为中央文明办工作联系点,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培训基地落户三明,沙县、泰宁列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全国试点县。补齐城市建设管理短板,推动城市管理“五难”治理,实施1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推进市区51个拆墙透绿工程和道路、供排水、照明等基础设施更新提升,新增绿化面积8261平方米,全市新增停车泊位5779个、新(改)建公厕159座、整治农贸市场23座、治理背街小巷132条、治理物业管理难小区51个。

  (三)主导产业逐步壮大。实施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主导产业行动计划,培育壮大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四大主导产业。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出台支持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8条措施,实施三钢集团转型升级、三明5D智造谷、双轮化机高等级智能化PX-M注塑机制造基地建设等一批项目建设,16个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76亿元。新材料产业方面,出台支持氟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7条措施,实施厦钨新能源三期、翔丰华二期、三化整体异地搬迁转型氟化工、东莹化工环保型制冷剂生产扩建等项目建设,20个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66亿元。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出台支持文旅康养产业加快发展19条措施,大田桃源最氧睡眠小镇、三元格氏栲等7个市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项目加快建设,52个文旅康养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亿元。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方面,出台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6条措施,着力培育发展高优粮食、绿色林业、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现代烟草等五大特色产业,三明(沙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前坪蛋鸡等68个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36亿元。

  (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入。“医改”不断巩固提升。出台深化提升医改工作的18条措施,建立心电诊断、远程会诊、临床检验等六大中心并实现互联互通。全国医改推进现场会在三明召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在全国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林改”持续深化拓展。推广普惠林业金融产品,“福林贷”发放贷款1448个村、14.5亿元,惠及林农12321户;“益林贷”,发放贷款1270万元,受益林农282户。完成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1.5万亩,累计8.5万亩、投资总额2亿元。“金改”不断创新推进。创新推广信用贷款和国有项目融资模式,建立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制度,公布第一批148家企业“白名单”,发挥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增贷作用,148家“白名单”企业新增授信27.31亿元,发放贷款14.51亿元,其中融资担保贷款0.49亿元,纯信用贷款金额1.05亿元。国企改革取得突破。市投资集团、城发集团、交发集团三大集团正式组建并投入运营,新设立混合所有制企业3户。国有企业债券发行加快推进,市城投集团分别获批发行6亿元短期融资券、1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政务服务改革纵深推进。创新政务服务“掌上模式”,建成“e三明”政务服务平台,连接网上便民服务事项94项,开通全程网办事项36项,开通“随手拍”功能,注册用户55万,“12345”便民服务平台共受理办结群众反映事项8.85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9.8%。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活动,市直46个部门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达到全省最短水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大幅缩减审批时限。

  (五)社会民生保障得到加强。乡村振兴工作扎实推进。印发实施《三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十镇百村”建设,7个县(市)、12个乡镇、110个村纳入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启动沙县夏茂镇、将乐县高唐镇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乡镇建设,泰宁县杉城镇际溪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全市129个乡镇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736个行政村均已建立垃圾治理常态机制,1669个行政村已开展污水治理,全省乡村生态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明溪县列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将乐县列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精准扶贫有序推进。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的基础上,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空壳村、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均已摘帽退出,明溪、宁化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摘帽条件。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6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050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职)、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35.44万人、44.39万人、40.83万人和23.1万人,为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6.09亿元。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个,农村幸福院80个。落实猪肉保供稳价工作,启动平价商店,实施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向低收入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700万元,受益59万人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供养标准,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75亿元。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和小额资金审批权限下放制度,提高资金使用灵活性,全市共实施临时救助12057人次、临时救助备用金1615万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育补短板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实施公办幼儿园项目19个、中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建设项目(含中小学扩容项目)51个,完成投资3.61亿元,新增学位11660个。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68个,全市新增床位360张。

  (六)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建设,完成投资37.02亿元。全市完成国土绿化20.18万亩、森林抚育159.88万亩、封山育林42.07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3.8万亩,补充耕地0.7万亩。组织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百姓身边突出环境问题”“危险废物隐患排查”等六大专项行动,三明市生态环保智慧监管云平台(一期)上线运行,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全方位监测预警、排查整治。实施水环境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推进流域水环境精准治理、市区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等重点项目,全市河流健康合格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辖区考核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是全省唯一进入国家“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位”和“水质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双榜单城市。实施121个大气精准减排治理项目,协同治理VOCs、颗粒物等各项污染物,推进三钢超低排放改造,在全省率先完成220烧结机脱硝治理工程,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继续居全省前列,泰宁、将乐、清流、宁化、明溪、大田等6个县进入全省58个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十名;完成省上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低目标任务。深化生态示范创建,明溪县跻身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发扬钉钉子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突出重点攻坚,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经济总量偏小,大项目、税源型项目还不多;经济下行压力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拿出更足的精气神、更强的进取心,出实招、求实效,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决胜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相应计划安排: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节能减排降碳目标。

  确定上述目标,是保持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需要,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需要,是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需要。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实“四篇文章”。红色三明继续唱响“风展红旗如画”品牌,进一步加强红色三明的发掘、宣传、弘扬,推动红色故事宣讲“走出去”“走上去”,持续提升三明苏区的影响力。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紧盯中央及省上“十四五”规划编制,谋划争取一批政策项目获得支持。完善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机制,实施革命遗址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修缮保护管理,提升一批革命旧址保护级别,重点推进三明市、宁化县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改造提升,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工作。工业三明持续深入开展“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在主导产业培育、工业技改、新兴产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用电用能优惠等方面,积极争取专项扶持政策,加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扶持力度,开展企业入规引导培育,力争全年新签订“一企一策”企业50家以上、新入规企业60家以上,力争主营收入超10亿元企业达57家。同时,加快三钢新增200万吨产能置换、大田新岩水泥5500吨/天旋窑水泥熟料生产技改等16个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300项市级重点技改项目。绿色三明充分发挥三明“林深水美人长寿”的优势,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持续抓好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生态休闲等,推动全域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加快将乐龙栖山、三元格氏栲等7个市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全市新增2家以上试行运营森林康养基地。文明三明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满意在三明”品牌,健全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出台《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三明)展览馆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综合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着力提升精神文明“硬实力”。

  (二)深入开展“五比五晒”。不断充实丰富“五比五晒”竞赛活动内容,完善并落实好“月调度、季推动、半年初评、年终总评、末位约谈”推进机制。健全完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考评方案,将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情况等重点工作内容列入“五比五晒”考评范围,同时优化考评指标,突出正向激励,营造奋力赶超的浓厚氛围,巩固提升活动成效。健全“五个一批”项目推进机制,落实市领导挂钩“三个十”项目工作机制,抓好兴泉铁路三明段、莆炎高速明溪至建宁段、明溪科顺新型防水材料、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等31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持续跟进三明核电、抽水蓄能发电、入明高铁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精心组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重点项目谋划,力争全市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500个以上。

  (三)培育发展四大主导产业。钢铁与装备制造产业围绕龙头带动筑链条,力争实现产值1500亿元。重点发挥三钢集团产品优势,引进国家投资集团等央企和泉州等地高端铸造企业入驻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拓展钢材深加工应用链;发挥海西重汽、天华智能、厦工三重等整机企业作用,加强新产品研发,加快落地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重点推进三钢焦炉升级改造、天华智能克劳斯玛菲高端智能注塑机等项目建设。新材料产业突出强链补链,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石墨产业重点向核级石墨等领域延伸,加快构建石墨烯应用产品链;稀土新能源材料产业力争突破分离项目关键节点,并利用我市完整的正极、负极、电解液等电池材料优势,积极引进新能源电池龙头企业,推动向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延伸;氟新材料产业加强辖内企业产业分工协作,积极引导企业产品往高端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单打冠军,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重点推进永安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清流新型超纯系列清洗材料生产等项目建设。文旅康养产业围绕“一县一品一特色”差异化发展思路,持续整合文化旅游和健康疗养优势资源,创建一批经济实惠且能提供优质服务的示范基地,稳定来明客源,力争文旅康养产业实现总收入900亿元。同时,加大文旅康养产业项目招商推介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厦门、上海文旅康养专场招商活动已签约项目落地实施,推进沙县康养城、万寿岩—格氏栲创4A级景区、梅列贵溪洋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步道)等项目建设。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坚持走特色、生态、优质的发展路子,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力争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覆盖。重点推进现代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推进建宁国家级种子产业园、农科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建设,推进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优化特色产业发展,推进蜜橘、早熟梨等果品和食用菌栽培基地建设,打造永安“飞桥莴苣”、明溪“淮山”、大田“雪山萝卜”等特色蔬菜产业带以及建宁白莲、宁化河龙贡米、大田高山茶、清流鳗鱼、三元早蜜、沙县蛋鸡、将乐种禽、泰宁有机鱼等农特产品优势区,重点推动大田前坪蛋鸡养殖、明一乳业乳制品加工等项目建设,力争特色现代农业实现产值1700亿元。稳定粮食生产面积240万亩,力争新建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40个。

  (四)服务壮大实体经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完善“六最”营商环境对标机制,建立政务信息实时共享机制,推进“e三明”建设,优化升级网上办事大厅,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数据实时共享,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坚定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政策帮扶水平。将惠企政策作为支持引导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更大力度、更有实效地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支持现有企业增强信心。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大用户电力直接交易、增产增效奖励等惠企政策,促进龙头企业扩大生产。围绕环保、订单、资金等企业困难,精准指导扶持企业开展改造提升、“手拉手”活动、政银企对接,促进企业复产稳产达产,打开产品销路,实现企业转型、快速发展。实施“双高”培育工程,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高成长培育企业30家以上。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创新推出契合三明产业优势和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模式,为百亿龙头企业、千亿产业集群等重点项目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持续评选发布融资担保“白名单”企业,着力解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发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年内新增信贷150亿元以上、新增企业发债15亿元以上。提升招商引资实效。推进真招商招真商,组建三明市驻外招商联络组,常驻北京、上海、深圳、福州、厦门开展驻点招商。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充分利用“6·18”“9·8”“11·6”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200亿元。提升人才支持水平。主动对接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和教育、科技、卫生等重要领域的人才现状及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才引进和招聘的精准性,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加快推进省级氟新材料技术中心等产业人才孵化平台建设。发挥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各级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训阵地作用,采取名师带徒、企业“冠名班”等方式,培训重点急需技能人才1万人次以上。落实好培养引进实用型人才支持产业企业八条措施,评选10名“三明工匠”,举办全市技能大赛,培育一批重点产业高技能骨干人才。继续保持科技特派员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五)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切实巩固脱贫成果。对脱贫不稳定的495户1609人重点对象实行分户建档、另册管理,强化跟踪落实。着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提高脱贫质量。全面实施城市困难家庭精准帮扶,探索贫困村与贫困户“双增收”、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机制、贫困户就业失业保险机制、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帮扶、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试点等机制,进一步推动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成植树造林和森林质量提升101.7万亩。严守234.8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实施三钢、青山纸业、智胜化工等17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力争全市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进一步提高,PM10、PM2.5浓度进一步下降,市区的PM2.5年均浓度不高于25微克/立方米,臭氧得到有效遏制。深化河湖长制,继续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五项攻坚工作,推动河流水质持续向好,确保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流域水质达标率100%,饮用水源Ⅱ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山水林田湖草绩效目标,力争小流域断面和重点湖库水质均值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I-Ⅱ类优质水比例稳步提升;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提升我市土壤安全利用率。抓好尤溪、大田农用地安全利用试点工作,确保年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8万亩。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紧盯金融风险,重点推进存量不良贷款项目处置,积极化解潜在风险贷款项目,力争不良贷款率进一步压降。推进地方法人机构化险发展,为风险化解腾出更多空间。深化破产案件联动机制,拯救已立案的30家破产重整项目盘活资产。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等新兴金融领域整治。

  (六)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推动外经贸发展。重点扶持外贸综合服务项目,推动工业企业内销转出口,新增一批生产型出口企业,力争全市自营出口比重超过25%,培育进出口规模超亿元企业10家以上。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做好与厦门、泉州更深层次的协同合作,加快厦明经济合作区、厦明火炬新材料产业园、泉三高端装备产业园“一区两园”建设,围绕基础设施联通、产业配套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领域,扎实策划生成一批协同发展重大项目。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提升医改,持续推进“三医联动”综合改革,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创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3.0”版新医改经验。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绿色金融改革,巩固提升“总校制”改革,探索推行市区小学积分制入学制度。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推进市属三大集团内部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二级集团组建、资产划转、经营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改革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加强市属企业对外开放合作,充分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做好各项惠民生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做好贫困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的就业和培训等工作,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以上。深入开展根治欠薪行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完善职称评审管理、工资薪酬等改革制度,积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继续做好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大病、失业和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保持房价基本稳定,推进租赁住房工作,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公租房项目建设。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落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16条措施,统筹推进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三大工程,争创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继续实施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扩容等项目建设,新增学位2.8万个。加快推进16个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建设,力争沪明小学、三元区新东霞小学等8个市区教育补短板应急项目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着力补齐卫生健康短板,全力推进市第一医院生态新城分院、慢性病医院、医养中心及医养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补短板项目开工建设。启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健康管护组织(总医院)和健康促进机制以及慢病一体化管理机制。加大养老服务力度,推进建宁县康养中心、大田县闽中康养中心二期、沙县马岩康养中心等一批养老服务项目建成,新增各类养老床位1000张以上。继续推进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重点推动阿尔茨海默症康复中心开工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远古文化广场、古人类生产生活互动体验园等项目建设,做好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向乡镇延伸补点,加快中央、省、市、县四级应急广播“村村响”系统建设。启动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规划编制,推动非遗传习所等建设。加大保供稳价力度,加强非洲猪瘟防控,扶持生猪生产。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城区防洪排涝、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整治、公共停车设施、城市道路、存量生活垃圾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市公园绿地和城市道路等项目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城市管理“五难”治理提升各项目标任务。新建改造57座乡镇公厕,120座农村公厕,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村容村貌。开展市区23个老旧小区微改造和37个拆墙透绿工程,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00个以上、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0个以上,扩大小区物业管理覆盖面。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力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力争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各位代表,要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计划目标,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三明而不懈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