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5-02-07 23:32 来源:三明日报
| | | |

──在三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伍成康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三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发展大势,综合施策,正确应对,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运行总体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深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年计划执行的主要情况是:

  (一)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发展态势进中向好。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16亿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90.92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1603.08亿元,增长20.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75亿元,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5.8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63亿元,增长12.3%;出口总值17.8亿美元,增长29.4%;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4亿美元,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00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60元,增长10.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二)重大政策争取实现突破,区域发展平台有效提升。

  2014年共有涉及我市的76项政策、项目列入国家出台的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三个文件,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海西生态工贸区等形成了政策叠加区。三明全境纳入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发改委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享受西部地区政策;我市被列入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加强政策转化应用,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20142018年)》、《三明市深化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实施意见》、《三明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系列重大文件。“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三)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投资拉动较好地发挥了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启动实施“十百千”重大项目五年行动计划。2014年度安排的2416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359亿元,788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428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列入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464个,数量居九个设区市第二位,完成投资638亿元,80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117个项目开工建设。“三维”项目不断拓展。列入省跟踪管理的17个央企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中信资本等项目相继落地;507个民企项目完成投资418亿元;8个外企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三明沙县机场、中心城市快速通道一期、市区城市绿道一期、明溪气动工具产业园、大田雾海茶人家休闲体验等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南龙铁路、莆炎高速三明至明溪段、中节能产业园、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吉泉铁路、中国通用产业园、铁路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宁化鸡公岽风电、池潭电厂扩建项目已批待建;充分运用省“一市一议”的奖补政策,将47个拟实施的公路项目列入省交通2014-2018年建设计划,为加快完善全市公路网打下坚实基础。

  (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产业发展方向。重点扶持三钢、海西重汽等49家工业龙头企业,实施44个产业龙头重点项目,全力推进144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和376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改重点项目,213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120个市级三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50个项目新开工,5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电商业态迅猛发展,涌现出春舞枝花卉、永安美宁等一批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阿里巴巴全国第四个“农村淘宝”合作项目落户尤溪;民宿体验、生态休闲等特色旅游业态加快发展,三明郊野地质公园和清流温泉地质公园跻身国家地质公园,新增4A级旅游景区4家。全市36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330亿元,带动农户56万户。坚持依托平台促产业集聚。全市15个重点工业园区新增开发面积1.32万亩,新增入园企业80家。三明(沙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等“一区三园”建成项目35个。推进服务业“一县一集聚区”项目建设,永安竹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等16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

  (五)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三明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得到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等相关文件的明文支持。围绕探索建立符合南方林区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发展路径、政策体系等,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全面启动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路径方案的编制及相关工作。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市被列入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不断完善市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药品采购制度,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取消和下放市级行政审批项目114项,精简率达72%,建设工程事项办理时限由90个工作日压缩到38个工作日、市场准入事项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4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项目社会风险责任评估机制,并得到省里推广。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全省首家林权收储中心,在全国首个推出林权按揭贷款,推进林业与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行业加快融合发展。创新土地流转改革,推行土地信托流转,全市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6万亩。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全市602个在建项目得到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项目建设资金补助,争取中央、省级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总额继续保持全省设区市第一位。全市52家企业列为省重点上市后备,清流春舞枝花卉在德国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南方制药成为我市首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41家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引进中信、中盈基金等4家投资基金和10家基金合伙企业落户三明;永安国投10亿元城投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发行,市交投公司15亿元企业债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扩大与港澳台侨交流合作,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全年新批办外资项目40个,合同利用外资4亿美元,其中新批办台资项目14个;第十八届“9·8”签约外资项目41个,其中合同项目19个。第十届林博会对接签约项目143个,总投资193亿元。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第十二届“6·18”对接签约的603个项目,有485个项目动工建设,完成投资73.4亿元,21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全市拥有院士工作站16个、博士工作点9个、产业技术联盟7个。

  (六)生态建设纵深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生态市创建稳步推进。三明市和5个县分别获得省级生态市、省级生态县命名,泰宁县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全市85.5%的乡镇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标准,87.7%的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标准。城乡宜居环境建设深入推进。实施“三边三节点”项目84个,打造城市完整社区19个,整治村庄124个,整治公路铁路沿线530公里,新增绿道125公里。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30个、循环经济项目20个,淘汰落后产能电石6万吨、水泥8万吨,全市万元GDP能耗低于1.126吨标准煤/万元。实施减排项目197个,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七)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年初确定的2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预期目标。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实施学前教育、农村初中校改造、城区中小学校扩容、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项目39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新增幼儿园学位5220个和城区中小学学位5200个。实施4个县级医院、192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及三明职业病防治中心、县级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项目,新增病床位200张。实施10个公共文化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推进,市“两馆一宫”基本建成,全民健身体系不断完善。3个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3个县级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4个社会养老机构、7个县级计生服务站等项目顺利推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8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达98.5%。62个以工代赈项目全部落实。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753套,基本建成7793套。

  2014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虽然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这是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和各位代表、政协委员,依法监督、民主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出现了工矿企业开工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35个月下降,部分企业资金紧张、生产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批发零售业增势连续走低的现象。受这些因素影响,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的增幅未能达到年初预期目标。

  二、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三明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狠抓改革攻坚,加强民生保障,全力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一)加快转型升级,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0.5%左右。主要考虑:国内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市经济在稳步前行中面临难得的赶超发展机遇,提出这个增长目标有利于增强发展信心,体现自我加压、负重奋进的积极姿态。而且安排10.5%的目标比去年实际增长略高,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持续增加就业和改善民生。

  根据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要求,考虑三大产业预期目标为: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随着千亿现代农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一区三园”和36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全市农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随着工业发展三大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效应的显现,企业微观环境逐步改善,预计全市企业平均开机率将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宿旅游等重点服务业领域,推动各行业良好发展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可以确保第三产业平稳增长。

  为此,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一是做大做强工业龙头。围绕拓展延伸6条特色产业链,重点抓好150个产业链重点项目和3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培育壮大海西重汽、金明稀土、三农氟化工、德为化纤、月兔空调、台明离心球墨铸铁管等50家龙头企业。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实施70个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力争三明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区。突出抓好省级工业园区功能配套完善和项目招商,继续推进对园区闲置厂房进行二次招商,盘活园区资源。二是加快服务业增量提质。重点推动120项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50亿元,力争50个项目实现新开工,50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培育服务业新业态,加快徐碧中央商务区、永安电子商务大厦等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同步推进教育孵化、仓储物流、第三方支付等支撑体系协调发展。着力突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引导我市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实施主辅分离,扶持永安佳宏物联网应用孵化园、将乐中博机械模具孵化器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现代物流、技术研发、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推进梅列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泰宁县省级旅游业综合改革试点。三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重点支持新增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全市力争建成1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25个万亩示范区、100个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粮食产能区,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一区三园”建设水平,重点推进尤溪兴头、明溪黄沙坑、沙县双溪水库和清流设施农业光伏发电、建宁国家级现代种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以及世代牧业、温氏生态养殖、海亮有机农业等一批高效精致农业项目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二)大力扩展有效需求,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8.5%左右。“十百千”重大项目行动计划有望完成投资1250亿元以上;加上今年新开工项目、民间投资增加等因素带动全社会新增投资600多亿元,可以完成投资预期。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14%。我市对电子商务、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领域加大扶持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以及各地一批核心商圈提档升级,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保持较快增长。

  外贸出口计划增长7%。我市已初步建成了一批特色出口商品基地、出口重点企业和广交会电子商务平台,出台了支持出口的财政金融政策,保持今年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有基础。

  为此,要强化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是推进有效投资较快增长。集中精力推进2458个“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突出抓好464个列入省行动计划重大项目,确保完成投资1250亿元以上,600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500个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市县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服务平台,强化平台协调问题、解决困难的作用。按照“四个一批”分类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吉泉铁路三明段、莆炎高速尤溪中仙段、铁路装备产业园、梅列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园、华电宁化永安分布式发电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建设南龙铁路、厦沙高速三明段、通用三明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确保建成三明沙县机场、莆炎高速三明至明溪段、中科动力、将乐氮化钒新材料等一批项目,扎实开展大唐沙县热电联产、西气东输三线三明支干线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强化“三维”对接。央企对接力争签约落地项目12个,动工5个,完成投资13.5亿元以上;民企对接力争全年新签约合同项目投资额300亿元以上,新签约合同项目动工率达50%以上;外企对接力争签约外资项目30个,动工12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增长7%以上。二是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培育消费热点,扩大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重点支持春舞枝、明一、美宁等地方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打响林品汇、淘宝特色中国·三明馆等电子商务品牌,扩大线上线下地产品销售规模。升级旅游休闲消费,重点发展特色民宿旅游,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支持泰宁等地加大旅游产品转型和市场营销力度。稳定住房消费,改进住房金融服务,促进各层次的住房需求有效释放。鼓励健康养老家政消费,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等业态。引导餐饮、零售等传统消费转型发展,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做大中心城市消费龙头。三是力促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壮大出口主体,打造特色出口产品基地,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扶持和培育一批出口千万美元以上骨干企业,提升对外贸易质量和水平。

  (三)切实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计划增长10%左右。通过积极应对税收改革,整合资源支持产业发展,推进产城融合,大力延伸拓展产业链和服务业新业态,稳定房地产市场等,可以保障地方税源持续增长。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计划增长9.5%、10%。随着国家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工收入增长机制,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能够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左右。通过抓好生产和市场供应,市场物价水平有望保持平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通过产业提升和发展,经济平稳增长将为保持就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延续近年来我市低生育水平,预计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仍比较稳定。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目标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促进居民收入增加、就业稳定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是促进地方财力稳步增长。加大财源培植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建筑业健康发展,巩固支柱税源;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培植新兴税源;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强化各类税收管理,提高收入质量。二是持续改善群众生活。扎实推进就业工作,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工作,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制度,加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新开工保障性住房4800套、基本建成3800套。三是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加大资源整合,推进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和城区中小学扩容改造项目各12个,计划新增幼儿园学位3600个、中小学学位4200个;支持三明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推进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三期工程、职业教育园区等项目建设。实施县、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等专项建设,重点推进市第一医院外科楼、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点推进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市少体校新校区及4个县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及县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福利中心、救助中心、乡镇敬老院等项目建设。四是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统筹实施三钢烟气全脱硫、永安华电脱硫脱硝技改等23个重点减排项目,深入开展闽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新建、扩建市、县污水处理厂,突出城市细颗粒物(PM2.5)等复合污染治理,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抓好50项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严控新上项目能耗增量,确保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省下达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力争年内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5个百分点。一是不断壮大中心城市。以三明生态工贸区为核心,加快实施北连南扩,继续推进“六路二桥三基础”(其中,“六路”指中心城市快速通道、G205市区过境线改线、306省道改线、梅列区高源到沙县小吃城道路、城市绿道、江滨步道;“二桥”指列东大桥改造、斑竹溪大桥建设;“三基础”指市区第二水源、市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列东污水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贵溪洋新区、徐碧片区、台江片区开发,提高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二是拓展县城空间。重点推进一个县建成一个产业园、一个现代物流或专业市场集聚区、一个城市综合体或旅游休闲综合体、一个金融商务中心或企业总部楼宇,促进人口集聚和产城融合发展。三是建设美丽乡村。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工程,推进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四是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启动实施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尤溪洋中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通过创新机制提高各类人才、技术工人、创业群体等常住人口的落户率,扩大城市消费人口。因地制宜开展以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等为主题的试点,力争1-2个县列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

  (五)坚持深化改革,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全面推进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八个方面43项改革任务,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充分激活市场要素和市场主体。一是深化南方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编制完善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开展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创建,推动闽江源申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探索建立森林碳汇基金、排污权交易等平台。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推进分级诊疗工作。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发展股份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托管经营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探索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共担机制,争取设立林业产业基金,推行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四是推进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行“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完善精准帮扶到户、精准发力到村、精准服务到县的有效方式和途径,推进10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做好上级下放、取消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事项的承接工作,大力削减企业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着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增强企业投资自主权。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推动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向民间资本开放,释放民间投资潜力。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力争1-2只企业债、城投债发债成功,争取小蕉工业园、三明沙县机场发行项目收益债;力争永安海峡科化成功上市,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企业到“新三板”、海交中心等市场挂牌,积极引进各类投资基金落户三明。全面推广沙县农村金融改革经验,扩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覆盖范围,争创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健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大田全国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

  (六)深入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紧紧抓住当前系列重大政策叠加的机遇,切实用好用足政策,实现政策效应最大化。一是全力对接跟进中央支持福建发展系列重大战略。持续抓好国家支持福建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及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大力推进76项涉及我市的政策、项目、事项全面落实到位,尽快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主动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新平台,争取一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丝路基金重大合作项目布局、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政策等,向我市延伸拓展。二是推进生态工贸区建设发展。落实好省上关于支持三明生态工贸区发展系列政策和发展规划,推进生态新城创建国家低碳城,突出抓好核心区建设,加快商贸物流创业园、城市综合体等在建项目建设,推进顺丰快递电商、五洲国际商贸物流等在谈项目尽快落地;完善三明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重点推进稀土、氟化工、新能源等三大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继续抓好各园区开发建设,有效推进“十同”工作,加快同城化步伐。三是深化实施生态市战略。积极融入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力争2015年6个县(市)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市)技术评估,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加强生态屏障建设,大力实施“四绿工程”和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推进大田、尤溪、永安等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宁化、大田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综合治理,保障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四是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要求,重点针对新常态下的主要问题,深化重大课题研究,深入谋划“十三五”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在做大总量、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科学设置目标指标体系,编制形成一个统领全局的总体规划。组织衔接好各重点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集智聚力,奋力赶超,加快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努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