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日期:2009-01-22 16:47 来源:本网
| | | |

  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大多数指标完成了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666.92亿元,比增14.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1.40亿元,比增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4.75亿元,比增2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2.47亿元,比增4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92亿元,比增22.5%;外贸出口7亿美元,下降13.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7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比增24.7%;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96亿元,比增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3元,实际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5853元,实际增长9.3%;城镇登记失业率3.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9%;人口自然增长率6‰。SO2比2007年净削减2500吨,年度削减率3%;COD比2007年净削减150吨,年度削减率0.3%。

  ——三次产业持续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138.60亿元,增长5.8%;粮食播种面积319.54万亩,总产量112.97万吨,单产提高4.7公斤;蔬菜产量207.03万吨,增长4%;水果产量84.71万吨,增长5.9%;肉蛋奶总产量17.49万吨,增长2.2%;水产品产量6.40万吨,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318.95亿元,增长2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1.13亿元,增长24.8%;“4+1”产业产值增长29.2%;40项省2008年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重点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34项, 200项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已实施190项,其中已投产或部分投产74项;厦工三重、双轮化机及华橡自控、三明机床等整体异地搬迁技改项目已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09.37亿元,增长9.0%,《现代流通试点城市实施意见》确定的30个2007—2009年度试点期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25个,其中建成开业8个;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项目已完成投资3.69亿元,规划区内型钢市场综合楼已投入使用,钢结构仓储库、物质再生利用区一期工程五座仓库已建成;三明城市物流园区已有三明汽车综合服务集中区、华油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入驻;三明“无水港”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新华都、苏宁电器等知名商贸企业入驻三明市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8:43.3:34.9调整为20.8:47.8:31.4。

  ——三大需求两增一减。投资快速增长。55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90.5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13.8%。139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7亿元,比上年增加18亿元,增长20%。年初确定的“2个80%”的进度目标执行较好,其中:在建项目完成投资96.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4%。消费结构升级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2.92亿元,增长22.5%,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全省九地市中增幅名列第二,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旅游业发展、餐饮业兴旺是拉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外贸出口出现下滑。外贸进出口总额7.94亿美元,下降8.9%,其中出口7亿美元,下降13.5%,主要原因是受政策变化波动较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生产型企业出口比重上升,大宗地产品出口增势良好。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不断完善。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38万亩;集体林权制度及其配套改革继续推进。特别是林木采伐指标分配管理、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和林业行政管理手段三项改革取得较大突破,受到各界关注;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持续推进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四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上,已推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项目46个,成交金额18.0亿元,为财政增收节支4.1亿元;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研究出台了《三明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三明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公布三明市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名录库名单的通知》等。企业改制上市取得较大突破。泰宁南方林业有限公司在法国巴黎欧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约3亿元人民币,这也是我国首家林业企业在欧洲上市。三明华健生物有限公司已于9月份完成在美国OTCBB市场“买壳”上市工作程序,首笔融资春节前可望到位。永安智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发行新股并上市的IPO材料已于7月初由中国证监会受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举办了香港、北京、上海、佛山、泉州等地专场招商,参加“9.8”、“5.18”等招商活动,共引进区外资金和外资72.88亿元,增长35.6%。明台交流更加深化,新批办泰宁天宇生态有限公司等12家台资企业,总投资3127万美元,合同利用台资2540万美元。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由三明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大尺寸矩形平面光学零件高精度磨床”项目被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这是自1986年我国设立该科技计划以来,我市单独承担课题的第1个项目;由福建环科化工集团实施的“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研发”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专项计划;“雷公藤新药研发”项目已列入省政府与国家科技部省部会商项目之一,并通过科技部专业司推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机械先进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启动运行,林化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节能减排平台正在规划设计论证;审查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新认定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目前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6.18”项目成果交易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第五届“6.18”以来,共征集企业技术需求500多项,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开展了18场(次)的对接活动,建立了三明“6.18”服务网络平台。第六届“6.18”全市共对接签约项目649个,项目总投资161.2亿元,其中合同项目550个,总投资146.5亿元(对接项目数、对接项目总投资、合同项目数和合同项目总投资均列全省第1位)。截止2008年底,合同项目动工率达71.6%。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13元,实际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5853元,实际增长9.3%。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带动城乡1.5万劳动者就业。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18元,城市低保、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和灾民救助体系得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自然增长率为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2.5%,保持稳定低生育水平,连续18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专项治理行动取得较好成效,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76,比上年下降3.87;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5万人;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24万人, 比增3.5%;失业保险参保21.1万人,比增3.2%;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35.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14.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1.4万人,都完成省下达任务。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市农村人口,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水平接近当地村民平均水平。

  ——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清流县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全市已有 7个县(市、区)完成“双高普九”。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两免一补”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惠及学生31万人。继续加强农村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121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进展顺利,50所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6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训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省专项建设计划。三明学院和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26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 4个县级医疗机构业务用房改扩建项目、8个县级计生服务站建设项目列入省级以上专项建设计划。三明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综合楼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文化、体育、旅游稳步推进。新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5个乡镇(村)被省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提前两年半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为283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开通广播电视,完成全市农村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建设和100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基本建成。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和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计划。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全年新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20万吨,36项年节标煤千吨以上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已建成投产29项;新增3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新开展清洁生产企业54家;34个结构减排调整关停项目已完成33个;实施永安福建纺织化纤3#锅炉、青纸5#锅炉、三钢1#烧结机烟气脱硫等21个SO2工程减排项目,实施沙县污水处理厂、青纸1#洗选、福建纺织化纤污水处理站改造等34个COD工程减排项目;泰宁、将乐等7个县污水处理厂和清流、尤溪等4个县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建设列入国家计划。

  200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农业效益提升困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市场疲软,部分工业品滞销,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外贸出口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要继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出口总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可比口径),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与上年持平。

  实现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认真落实“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特别是中央增投资金的杠杆作用。使其发挥倍增效应、带动效应,引导和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防止中央投资对地方投资的挤出效应,防止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同时,各县(市、区)要落实承诺的各类配套资金,确保按时足额到位,确保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完成。二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农民工、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落实好提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产粮大县补贴、农资综合直补标准等政策,不断扩大农业补贴范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实施财政补贴“家电下乡工程”,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落实促进房地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支持住房消费,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完善城市廉租房、住房公积金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旅游消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假日休闲旅游,激活假日经济。三是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变化,及时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重点产品出口,防范国际贸易风险。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服务贸易发展,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节能环保型产品的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和批发市场,开拓国际销售终端市场。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贸易壁垒,运用多种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四是紧密跟踪宏观经济变化,加强经济形势分析、监测。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我市经济工作热点和难点,重点加强重大问题跟踪分析,把握经济指标异常变动背后的原因,密切跟踪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好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投资、进出口、利用外资、就业、居民收入、物价等重要指标的分析和预测,定期进行主要产业的评价分析,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二)持续深化项目带动

  一是加大新增中央投资争取力度。围绕国家新增投资的重点投向,加大农田水利、节能减排、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生态环境、自主创新、重大基础设施等项目储备,建立省、市、县三级项目储备库,认真做好扩大内需增加投资项目的编报工作,选准选好一批前期工作成熟,建设条件落实,符合中央新增投资的项目,超常规运作,加大跑省跑部工作力度,以争取更多中央资金支持。二是抓好重点在建项目建设。2009年初步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150个,总投资104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7亿元。重点实施向莆铁路、永武高速公路、永宁高速公路、永安火电厂2×30万千瓦“以大代小”扩建工程、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三明第一医院扩建工程、三明齿轮箱公司易地搬迁、永林中密度纤维板建设等在建项目,确保在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80%以上,力争有50个以上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三是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南三龙铁路、浦建龙铁路、长永泉铁路三明段、建泰高速公路、永安煤矸石综合利用、三明“无水港”物流中心等重点前期项目,扎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南三龙、浦建龙铁路以及永安煤矸石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取得突破,确保80%重点预备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四是抓好项目服务管理。充分利用“三方联动”协调服务平台,帮助业主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融资、建材供应和成品油、火工品保障等建设条件。对中央增投的项目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保证新增投资形成实物工作量,严防截留挪用、滞留不用和浪费新增投资。

  (三)加快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突出工业提升工业方面。围绕“做足、做大、做强、做优”,推进产品深度加工,加强产业衔接配套,促进重点产业加快集聚、传统产业加快提升、高新产业加快兴起、能源产业加快实施。一是加快发展“4+1”产业集群。着重围绕三钢集团、闽光冶炼、小蕉轧钢、明光新型材料等重点企业,对中厚板进行深度加工,开发船用板、桥梁板等专用板材,延伸镀锌板、彩涂板深加工。支持厦工三重、双轮化机及华橡自控、三明机床等异地搬迁扩建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产能,延伸工程机械、橡胶机械、数控机床和环保机械产业链。加快将乐瑞奥麦特轻合金生产线、永安载重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永安车用轴承技改、永林中密度纤维板建设项目、明溪旗鼓亚微米级氮化硅粉生产线、泰宁县汉堂生物雷公藤甲素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推进尤溪10万吨锌冶炼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获批建设。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做好纺织、化工、水泥三个产业。以改革重组增强动力,靠技术创新激发活力,向园区集中形成合力,重点抓好氟化工产业链产品开发,梅列30万吨二甲醚生产线、永安华伟纺织织布染整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建材行业加快新开工的6条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建设,争取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生物产业集群为重点,突出抓好以南方生物为龙头的紫杉醇、汉堂制药为龙头的雷公藤内酯醇等植物生物药提取产业,以沙县麦丹集团为龙头的氨基酸产业,以大田华灿为龙头的酶制剂产业,以三明汇天药业为龙头的化学制药产业,同时加快发展自动化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加强农业做特农业方面。一是提升农业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十大优势特色产业,重点扶持一批优良种子种苗繁育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批关联度高、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海峡西岸三明气象中心体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体系、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治服务网络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实施沙溪二期、金溪二期防洪工程建设,争取尤溪流域防洪工程列入国家2009年投资计划,抓好清流琴源、宁化桥下、将乐小王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省级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土地整理、烟田配套设施、万亩灌区节水改造等农田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培育三产搞活三产方面。一是加快发展物流业。重点抓好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三明汽车综合服务集中区、永安林竹产品交易批发市场、永安埔岭汽车商贸城专业市场及闽西北物流园区、三明城市物流园区2个省级现代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海峡西岸(三明)农林产品交易中心、三明市两烟物流中心、梅列华油仓储、三明“无水港”等10个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建设,促进物流产业实现新发展。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休闲、安养、文化”三大主题旅游产品。休闲主题产品重点推进泰宁金湖旅游度假区、永安桃源洞-栟榈潭度假区、沙县小吃文化城、清流九龙湖旅游开发、宁化天鹅洞群开发等项目建设。安养主题产品重点推进三元格氏栲国际安养中心、建宁金铙山高山避暑、清流温泉地质公园、大田象山及石牌温泉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文化主题产品重点开发保护宁化客家祖地、泰宁峨嵋峰慈航祖庭、沙县淘金山、清流灵台山、三元万寿岩等项目,三是着力推进会展经济。以会展业的发展为突破口,采取自办与引办、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市场招商与办展促销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重点培育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永安笋竹文化旅游节等展会品牌,带动会计、咨询、法律等其他商务服务业的发展。

  (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

  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省上新一轮审批事项清理结果,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一次的清理和规范。结合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审批流程的改革和创新,简化程序,促进审批提速。结合政务公开,推进行政审批的透明化、公开化。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市级权限内的境内外投资项目核准、备案行为。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选择个别项目开展代建制试点,加强和完善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体制。三是深化农村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制度,在土地承包权“自愿、依法、有偿”流转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完善工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继续完善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体制。四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围绕“4+1”产业和名牌产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企业采取强强联合、并购扩张、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进行改革重组整合,做大做强;继续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重组改造、增资入股;完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和薪酬分配制度,健全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的监控体系建设,推进现代企业建设。五是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和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具有发展优势的各类优质企业的培育,鼓励和支持其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继续完善商品、土地及矿业权、信息、技术、人才市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五)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强化节能技术改造。认真落实“上大压小”,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实施永安火电厂5#、6#两台100MW机组、亿力热电有限公司1#、2#两台50MW机组上大压小项目。突出抓好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确保年内淘汰50万吨。围绕节能“十大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新节能技术,着力抓好5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二是抓好减排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新增中央投资,确保将乐、尤溪、大田、宁化4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泰宁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成,开工建设明溪、清流、建宁3个污水处理厂和永安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三明(永安、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完成列西污水处理厂和沙县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设施改造,提高污水和垃圾处理率。推进重点企业脱硫治理,重点抓好三钢烧结机以及三化、青纸、纺织化纤厂自备燃煤电厂等重点企业烟气脱硫项目,确保按时投入使用。根据国家造纸、制药行业新排放标准,对造纸和制药企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工作,建立健全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体系,确保年内30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同时,进一步加快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力争再创建2-3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并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项目。四是抓好生态保护。重点抓好建宁、泰宁、明溪生态县创建工作,对《生态县建设规划》进行修编并颁布实施;认真制定实施2009年度闽江流域三明辖区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加快实施一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农村沼气、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项目;深入开展以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为主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抓好普通高中建设,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工程,继续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加快三明市区和各县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和三明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加快市第一医院、中西结合医院等业务用房建设和特色医疗专科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医疗机构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城市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实施计划生育系列奖励扶助制度、少数民族乡村帮扶制度和计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程。四是发展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市、县文化设施建设。抓好三明万寿岩遗址保护工程、中村回瑶文物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建设,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改扩建工程、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完善公益性广播电视设施。五是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强化政府保障充分就业职责,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开展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带动城乡劳动者就业。六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发展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残疾人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福利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