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08-11-10 11:29 来源:三明市发改委
| | | |

——2008年2月24日在三明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孙晓铭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三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市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顺利实现。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551.32亿元,比增15.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49亿元,比增6.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36.46亿元,比增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3.14亿元,比增5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28亿元,比增18.5%;外贸出口8.09亿美元,比增5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可比口径),比增17.4%;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49亿元,比增2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6元,实际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141元,实际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5.7‰。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7:40.5:35.8调整为22.7:42.8:34.5。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总产量131.55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3.36万吨,水产品产量8.96万吨,烟叶产量5.66万吨,均呈稳步增长态势。产业集聚形成新优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9家。“3+1”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6.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4.1%。永安万年等一批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获得省上核准,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49.9万吨,提高了水泥生产集中度。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8%,比上年高出3.7个百分点。公路客货周转量37.75亿吨公里,增长26%。旅游接待总人数623.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45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2.7%。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62亿元,比年初增加21.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49.18亿元,比年初增加61.13亿元。品牌创建取得新突破。国家级品牌总数达24项,省级品牌总数达132个,永林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市首家获得国家出口免验证书。199项发明获国家专利授权。泰宁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沙县获中国优秀旅游县称号。

  ——三大需求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年度投资首次突破300亿元,比上年增加121.85亿元。安排12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8.9亿元,实现“项目突破100个,年度投资突破100亿元”的“双百”目标。三钢5#高炉、将乐金牛第二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尤溪街面水电站等6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向莆铁路、永安火电厂“上大压小”工程、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等42个预备项目转入实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年高出4.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用于交通通讯、居住的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41.2%和23.5%。商品房销售面积157.27万平方米,增长58.4%。外贸出口结构优化。机电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134万美元,增长54%。15家出口千万美元以上企业,累计出口6.4亿美元,比增1倍;福建省三农碳酸钙有限公司和福建永旭经贸有限公司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

  ——改革创新成效明显。各项改革持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扩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面、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深入。土地和矿业市场建设不断规范。14个市直部门30个公共资源项目实行或部分实行市场化配置。基本完成县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开展网上审批和行政审批监管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改制上市,永安智胜化工公司进入上市前期工作程序。利用外资规模扩大。新批外资项目71个,合同外资额2.56亿美元,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2个。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列入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分别达12个、38个。新增2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培育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被列为省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企业被列为全国创新型试点企业。永安、泰宁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6.18”项目成果交易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第五届“6·18”共对接合同项目649个,总投资133.3亿元,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合同项目55个。截止2007年底,合同项目动工率达71%。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自然增幅分别为1996年、1998年以来最高水平。人口与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连续17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68万人,率先在全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建立援助农村“一户一就业”长效机制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头。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任务。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87.4%,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目标。农村五保、特困户和灾民救助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市区符合条件的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基本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明溪县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高考本科上线率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三明学院被正式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取得好成绩。121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204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11所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4个职业教育教学、实训设施项目列入国家、省专项建设计划,三明学院和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三明市第一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列入国家重点中医医院建设计划,6个县级医疗机构和2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列入省级以上专项建设计划。文化、体育、旅游稳步推进。永安、将乐进入全省文化先进县(市)行列,永安大腔戏、宁化客家山歌等12个项目列入全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省专项建设计划,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百乡千村公共广播宣传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三明籍运动员在2007年特奥会和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取得较好成绩。泰宁县红色旅游景区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计划,重点旅游景区建设得到加强。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预计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削减率将分别达到3.3%和0.9%。永安、泰宁分别荣获“全国绿色小康县”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三元中村、泰宁朱口、明溪瀚仙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各位代表,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任务的圆满完成,是全市上下团结奋进、苦干实干的成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偏小,与沿海和周边快速发展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较缓慢,自主创新和人才支撑能力不强,产业集聚度不高;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任务艰巨;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改善民生的任务繁重;受价格结构性上涨影响,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升4.5%,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要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08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105%以内,出口总值增长13%,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可比口径),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3%。

  实现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要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环境带动,突出稳中求进、好中求快,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深化项目带动。突出工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市区发展项目,在项目生成、建设、协调、管理上要有新突破。一是提升重大项目策划水平。抓住国家支持海西发展的有利时机,瞄准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方向,发挥区位条件的改善和生态优势,策划生成税源型、带动性强的项目。重点抓好交通、电力等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泉三高速公路、永武高速公路、向莆铁路和厦工三重异地扩建等80个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争取50个以上项目投产;扎实做好永宁高速公路、永安天润纳米材料等59个预备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全部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完成投资123.5亿元。三是抓实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参建单位(设计、施工及监理)的业绩登记考核,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安全责任制,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提高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确保实现投资效益。四是强化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加强协调调度,帮助业主落实建设用地、项目融资、建材供应和成品油、火工品保障等建设条件,促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二)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和促进重点产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一是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着力培育林、竹、烟叶、水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推广,抓好农业“五新”推广,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知名特色品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做大做强“4+1”产业集群。围绕三钢80万吨中厚板项目,开发造船板、桥梁板、压力容器用板等品种,加强与沿海的冶金、船舶修造、装备制造等行业协作,力争冶金及压延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围绕重卡汽车生产,以永安汽车厂为龙头,吸引下游关联企业到我市发展,做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以厦工三重、永安轴承、华橡自控等企业为重点,延伸路面机械、环保机械、工程机械等产业链,培育橡塑机械、数控机床等设备制造业,机械及载重汽车产业产值达到80亿元。以青纸、永安林业集团、福建铙山纸业等企业为龙头,带动下游加工产品开发,力争林产加工业产值150亿元。依托荆东、明溪十里埠等产业集中区,推动2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力争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按照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加工区、一项政策,抓好煤炭、钨、铅锌、铁锰、萤石、石灰石等矿业产业链的培育,矿业加工产值达到70亿元。三是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推动流通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抓好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三明城市物流园区等大型专业市场,海峡两岸(三明)农林产品、水产品批发等物流中心和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发展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市政公用服务、城市社区服务及农村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永安国家地质公园、三元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建设,推动宁化、泰宁、建宁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海峡西岸生态旅游胜地。

  (三)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落实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任务,推进生态市建设。一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管理规定,强化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坚决防止新上小冶炼项目,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05.6万吨,加大小矿山、小化工、小煤窑清理整治力度。二是积极引导节能减排。引导促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推进重点企业节能和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支持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城乡污染治理。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推进三明市区、永安和部分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项目建设。推动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实施。四是继续加强生态建设。重点抓好生态保护林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等建设项目,推进水口库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力争建设一批库区移民生态村示范工程。

  (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扎实推进改革开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推动其成为市场经济主体。实施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经营预算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规范管理,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继续深化推动集体林权制度,实施各项配套改革。二是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培育上市后备资源,协助企业解决改制上市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利用“5.18”、“9.8”和“11.6”等招商活动平台,将引资产业重点转向“4+1”产业集群、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以及商贸、物流、旅游、城建、社会事业、中介服务等领域或行业。优化出口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和生产企业出口,发展加工和服务贸易。依托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加快明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和产业对接。加强区域横向联系和山海协作,推进全面开放新局面的形成。四是提升创新能力。扩大“6·18”品牌效应,拓展项目对接载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重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环保等领域,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五)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参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家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有关要求,分析研究我市国土空间情况,提出全市主体功能区划分意见和依据,争取在省主体功能区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市区“退二进三”,优化中心城市总体布局;加快徐碧城区、下洋中区、台江新区有序开发,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市县一体化和城市联盟,提高中心城市总体实力。三是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一批小(一)型以上水库主干渠道更新改造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水利“六千”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推进闽江上游防洪工程、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扶持重点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农产品检验检测项目建设,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四是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着力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推进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特殊困难地区的乡村人畜饮水、公路、教育卫生设施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大中型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

  (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改善就业设施,促进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的年度目标实现。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7400平方米,逐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推进三明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未成年人救助设施等项目建设。支持“平安三明”建设,增加政法部门基础设施投入。二是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做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三明市区、各县城区中小学规划建设;培植壮大优质高中,扩大高中招生规模;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组建高级技工学校,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加快三明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三明市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加快三明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医疗用房建设,继续实施县级医疗机构改扩建、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是加强人口计生工作。实施计划生育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少数民族乡村帮扶制度和计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程。五是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农村电影2131工程,完成迎奥运农村广电“村村通”建设任务,推进三明市体育中心、科技馆等项目,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乡(镇)名村建设。六是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抓好重要商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调运和储备,保障市场供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出台的价格调控政策,加强对涉及民生的主要物资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的监测监管。

  各位代表,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听取各位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