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08-08-22 09:58 来源:三明市人大网
| | | |

——2005年2月22日在三明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三明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阙维林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三明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 我们认真落实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任务,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2004年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完成。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3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完成年计划10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9亿元,比上年增长5.5%,完成年计划10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完成年计划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完成年计划1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完成年计划100%;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升4.2%;外贸出口总额2486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2%,完成年计划163.9%;实际利用外资9116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25.1%,完成年计划116.9%;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4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1%,完成年计划10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8元,比上年增长7.6%,完成年计划102%;农民人均纯收入3886元,比上年增长9.3%,完成年计划104.6%;城镇登记失业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5.8‰,均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以内。主要特点如下: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13.9%和10.7%,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2∶42.8∶34调整为23∶44∶33。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发展。粮食种植面积347.7万亩,比上年增加4.9万亩,粮食总产量126.3万吨,比上年增加4.93万吨,增长4.1%;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4.5万亩;肉蛋奶总产量20万吨,比上年增长6.3%;水产品产量8万吨,比上年增长3.1%;70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1.4亿元,带动农户35.7万户。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8%,工业品产销率98.1%,实现利税总额29.5亿元;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60家重点、骨干企业全年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4.6%;冶金及压延业、机械及汽车零配件制造业、林产工业三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60.9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9%。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幅达41.3%,交易额上亿元的市场达到15个。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大中型连锁超市达到136家,新建了商业、药品、农资、生鲜肉食、烟草、邮电物资等6家仓储中心。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3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1%和18.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2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三大需求较快增长。投资拉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增幅居全省第四位。6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3%,其中:在建重点项目由年初的25个增加至42个,有23个项目竣工投产或投入使用;20个预备重点项目有15个开工建设;15个重点前期项目有2个开工建设。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街面电站大坝顺利截流,大亚集团投资的年产45万立方米刨花板项目、红狮集团投资的年产400万吨水泥一期工程等项目相继落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商品房销售面积52.5万平方米,销售额6.8亿元,分别增长13.2%和2.8%;全年新增机动车35876辆。出口增长迅猛。全年出口总值比上年净增1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出口4995万美元,增长143%;48家重点出口企业出口额20393万美元,增长5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2%。
  ——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继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330元和70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7亿元,比年初增加20.8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新增就业1.7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比上年下降0.21个百分点;企业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5万人、19.3万人、26.2万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困难居民3.07万户8.1万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施“造福工程”,完成搬迁人口2600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项,有1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教育事业继续发展。三明学院正式成立,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加强了优质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继续推进公共卫生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两大体系建设,市疾控中心、8个县(市)疾控中心、6个县传染病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新建市博物馆、部分县体育中心、竞技训练馆及一批农村文化“三馆一站”设施项目;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取得进展,114个乡镇723个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联网,新增用户60784户。加强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完成了三明万寿岩遗址一期抢救性保护工程,清流九龙湖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宁化天鹅洞群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建宁闽江源通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泰宁国家地质公园正式列入我国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名单。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推进永安桃源洞、将乐玉华洞旅游道路项目建设和泰宁明清古城综合开发。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连续15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1%,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较好完成了责任目标任务。市区环境改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2%,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比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
  过去的一年,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在发展计划方面,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工作: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密切跟踪分析煤电油运等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对策,确保主要指标按序时进度完成;深入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活动,抓重点项目的协调服务和推进工作,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培育产业集群,抓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积极谋划重大项目,向莆铁路等一批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经济发展后劲将得到增强;精心组织参加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以及“9·8”等招商活动,对接生成了一大批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项目;开展了重大课题调研,初步形成“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完成了“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研究”、“发展壮大中心城市”等课题调研。
  在落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运行质量不够好,增长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农业基础比较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生产性大项目偏少,产业关联度不高;就业压力较大等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