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名市的建议
近年来,通过市委、市政府实施的“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我市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市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仍存在结构性污染等问题,因此我市建设生态名市仍任重道远。
为加强我市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名市,提出以下建议:
市委、市政府要进一步突出“生态立市”的战略地位。通过对我市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和评价后,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道路框架、绿化生态、城市景观、卫生保洁系统。
市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加大对生活污染的治理力度,督促相关县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进度;扎实推进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整治,优化养殖业分布格局,引导养殖户进入有环境容量的可养区、适养区,从根本上解决养殖户的转产、出路问题;切实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及时淘汰污染严重的老系统。力争到2015年,全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生态名市提供基础保证。
针对我市产业结构对资源、能源消耗需求和对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的实际,市政府应严格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到发展方式有效转变,把三明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优势凸显的生态工贸区。
以我市开展的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目标的实施为契机,以立足大园林、大生态为出发点,努力营造“城在花锦上,市在园林中”的生态名市景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香化环境活动,做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陈 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