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三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日期:2008-08-22 16:50 来源:本网
| | | |

  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392.1亿元,比增10.5%,完成年计划10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77亿元,比增5.7%,完成年计划100.7%;规模以_上工业总产值385.43亿元,比增21.6%,完成年计划10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85亿元,比增29.7%,完成年计划1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亿元,比增11.7%,完成年计划102%;外贸出1:1总额4.6亿美元,比增85.1%,完成年计划159.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2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比增56%,完成年计划142%;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33亿元,同口径比增14.2%,完成年计划1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7元.比增10%,完成年计划100.8%;农民人均纯收入4209元,比增8.3%,完成年计划100.3%;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102.2%、城镇登记失业率5.47%、人口自然增长率5.8%0,均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以内。

  一、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14.1%和10.5%,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38:37调整;为24:39:37。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协调发展。粮经比例由上年的56:44调整为55.2:44.8;粮食总产量128.18万吨,比上年增加1.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0.98万吨,比增48%;水产品产量8.25万吨.比增3.3%;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76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43.4亿元,带动农户36.7万户。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集聚能力增强,冶金及压延、林产工业,机械及汽车零部件和生物医药“3+1”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05.6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3.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9.61%,、实现利润总额12.3亿元。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比增8.4%,全市新办乡镇和村级“农家店”117家。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增加值比增21.5%;房地产市场较快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81.68万平方米,销售额13.85亿元,分别增长5 5.7%和102.7%;全年接待旅客总人数4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95亿元,分别增长24.3%和2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5.56亿元,比年初增加57.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5.43亿元,比年初增加28.5亿元。

  二、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列人省里的36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9.89亿元,占年计划104.21%。市级8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2.07亿元,增长39.5%,其中:40个在建重点项目有福银高速公路邵三段、永安西门电站、福建明光新型材料、福建联众立丰印染易地改扩建等24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沙县大亚木业刨花板、将乐红狮新型干法水泥一期工程生产线等30个预备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有沙阳乐园提升改造、三元麦绿素产业化工程等6个项目竣工投产:10个重大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明机场动工续建;向莆铁路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书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永武高速公路国家发改委已批复立项,工可报告已上报待批,现已完成初步设计的外业测设工作。

  三、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继续优化重组国有资产,国有企业改革面达94.7%;个私经济快速发展,新增税收超百万元私营企业20家、产值超5000万元私营企业13家,全市个私经济产值和上缴税收分别增长25%和23%。招商引资成效明显,“9·8”等招商活动共签约外资合同项目107个,新办外资企业107家;6场专场招商活动签约内联合同项目231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2.05亿元,比增67.8%。全年出口总值比上年净增2.12亿美元。增幅居全省首位。新增出13企业36家,出口额1.5亿美元。中国·福建第三届项目成果交易会取得新成绩,全市共签约合同项目251个(列全省设区市首位),总投资38.9亿元(列全省设区市第二位),分别比上届增长53.4%和69.9%,截止12月底合同项目动工率达77.7%,完成投资14.45亿元。

  四、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继续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加323元和1036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0.68亿元,比年初增加32.4亿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新增就业2.O6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98万人、17.92万人、30.2万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村困难居民2.89万户7.29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累计发放保障金3151.59万元。同时有1.01万户2.63万人享受了城市低保的救助,全年累计发放保障金1455.42万元。

  五、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全年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项,有11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奖。教育事业较快发展。永安、梅列、三元、泰宁“双高普九”通过省级验收,高考高职高专以上上线率89.9%,居全省首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扶持了一批优质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公共卫生建设得到加强。扶持了一批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和行政村卫生所建设.初步建成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三明影剧院改扩建工程、万寿岩文物园区一期工程完工。完成了市区、各县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对接工程,动工建设永安文体中心、沙县影剧院等文化设施项目;泰宁成功纳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永安桃源洞升格为国家地质公园。人口与计生工作进一步落实,全年人口出生率9.66‰,政策符合率达91.04%。人居环境继续改善.市区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占全年的81.1%,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90.5%,比上年提高17.9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