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本情况?

日期:2014-05-22 10:15 来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 | | |

目前,我市共有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大田板灯龙、将乐竹纸制作技艺、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宁大源傩舞、沙县肩头棚、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宁化客家山歌、木活字印刷术、尤溪南芹小腔戏、福建擂茶制作工艺(宁化客家擂茶、将乐擂茶制作工艺)等31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乐食闹音乐、三元龙船歌、宁化牌子锣鼓、永安打黑狮等54个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共有黎秀珍(泰宁梅林戏)、熊德钦(永安大腔戏)、邢承榜(永安大腔戏)3个国家级传承人,21个省级传承人,30个市级传承人。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涵盖了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技艺、民俗等6个门类。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是地域色彩浓。三明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造就了如宁化石壁客家祭祖习俗、永安大腔戏、朱熹祭典等一批体现了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鲜明地方特色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传承空间大。三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将乐西山造纸技术、永安贡席制作工艺、清流嵩溪豆腐皮制作工艺、建宁通心白莲制作工艺、宁化客家擂茶、将乐擂茶制作工艺、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等项目都是先辈在生活生产中不断流传下来的,技艺的掌握人群相对较大,具有较大传承空间。三是动态展现强。三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类型(例如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沙县肩头棚、宁化客家山歌、清流李家五经魁),需要借助人的行动才能表现出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