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现公布三明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本报告由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六部分组成。报告中的数据统计时限为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电子版在市政府门户网(http://www.sm.gov.cn)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如对本年度报告有疑问,请与三明市城市管理局办公室联系(地址:列东街明宇大厦十六楼,邮编:365000,电话:0598-8222640)。
一、总体情况
2022年,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紧密结合城市管理工作实际,坚持正确、准确、及时,大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加强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工作,扩大公开范围、丰富公开形式、增强公开实效。
(一)主动公开
充分利用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专栏,认真做好信息公开、更新工作,坚持以公开为常态,对城管工作动态和公示公告、政务服务事项、行政执法公示、“双随机一公开”及2022年部门预算、2021年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等信息在政府网站平台及时公开。注重完善信息公开内容和信息发布质量,切实提高办事透明度,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信力,为公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今年,结合城市管理工作重点,通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专栏共发布政务信息229条(机构人事1条、规划计划1条、城市管理3条、行政执法209条、其他信息15条)。
(二)依申请公开
今年,未收到公众向我局提出的依申请公开事项,也未收取任何费用。
(三)政府信息管理
1.深度细化梳理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事项。一是根据上级要求,适时对办事大厅服务事项进行调整,明确标注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办理地点、办理时间、咨询方式等;明确申请材料名称及来源渠道、材料类型、形式及数量信息;明确办理环节、办理时间、审批标准、标准结果、申请人需到现场次数信息;提供需申请人填写的可编辑的空白表格和对应示范性样表下载服务。二是减材料、压时间,再提速,让群众办事更便捷,对22个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再梳理,对能减能压的做到尽减尽压。2022年在原事项材料数和承诺办理时限上,再减材料20多个、压缩时间10个工作日,并及时发布,方便群众办事。三是对“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进行重新梳理,精简合并,与省、市最新公布的权力清单和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事项相对应,行政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共22项,其中“一趟不用跑”22项,占比100%。四是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在行政许可与公共服务事项中即办件占比81.8%、压缩时限比96.6%。五是按规定时限办结工程须占用、挖掘城市道路等审批行政许可的审批200件、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缴交(公共服务)4730件,按时办结率100%,入库并生成电子证照率100%,窗口群众评价满意率100%。六是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智能办”。在提高群众办事满意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采取“少见面,不见面,不出门就办”的工作方式,邮寄办行政许可事项200件、“e三明” 掌上办件量4730 件、网上办4930件。
2.积极加强互动交流。一是在线访谈方面。2022年6月14日,我局二级调研员吴绍文接受三明市政府门户网站专访,就“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主题与广大市民直接在线交流,倾听群众心声,解答有关热点问题,取得较好反响。二是调查征集方面。通过三明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e三明等平台,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三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和《关于东江滨公园我(列东大桥至如意桥段)整体提升改造设计方案的公示》,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并统筹研究吸纳。
3.全力做好e三明诉求件办理工作。2022年市数字城管平台共受理e三明平台转办8254件,应结案8254件,已按期办结8254件,按期办结率100%;市民满意率达 99.78%。一是坚持24小时实时受理派遣市民通过e三明随手拍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城市管理类问题,转派至相关职能单位处置,并实时跟踪诉求件办理进度,必要时进行催办督办,确保市民诉求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第一时间将处置结果反馈给市民,确保市民诉求件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二是加强对疑难案件的协调处置。针对存在职能交叉、权属不明的诉求件,联系相关单位共同到现场进行协商解决。今年来,中心现场确权95件,其中现场召集相关部门到现场处置 28 件,大大提高案件处置的高效性。三是市城管局领导组织协调督办,对26件e三明平台群众反映的重大疑难诉求件进行专项协调、督导、办理,形成制度化、常态化,促进问题得到及时化解。
(四)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建设
我局现有政务新媒体账号1个,平台:微信公众号,账号名称:三明市城市管理局,已在福建省政务新媒体监管服务平台备案。本年度共发布信息690篇,主要包括城市管理动态、城市市政设施建设、园林管理、物业管理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还转发包括中国政府网、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平台发布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相关政策发布、重要会议精神解读、疫情防控动态和工作部署等任务信息147篇,内容形式有重点要点提炼解读、图片展示、问题解答、视频等。
(五)监督保障
调整充实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科室具体承办,全员参与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专题召开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建立以办公室牵头,其他机关科室、局属单位积极配合的政务公开工作保障机制,按照业务职能,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科室和局属单位。今年,多次安排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同志参加市政府举办的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信息公开工作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强化监督,规范信息公开的审查机制。严格执行“谁公开、谁审查、谁负责”,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拟公开政府信息审批、保密审查等相关制度,切实做到“先审后发”“不碰红线”。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制发件数 |
本年废止件数 |
现行有效件数 |
规章 |
0 |
0 |
0 |
行政规范性文件 |
3 |
0 |
35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20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9 |
||
行政强制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收费金额(单位:万元)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六)其他处理 |
1.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2.申请人逾期未按收费通知要求缴纳费用、行政机关不再处理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3.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结果 维持 |
结果 纠正 |
其他 结果 |
尚未 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务信息公开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政务新媒体信息内容和形式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三是与市民的互动交流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下一步改进措施。我局将进一步夯实管理责任,强化内容保障,加大监管力度,确保网站及新媒体信息实时更新。
1.强化学习。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22年度三明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绩效考核指标(市直单位)》的学习,将相关指标摸准吃透,并借鉴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提高工作水平。
2.夯实责任。统筹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及政务新媒体相关制度,强化日常更新维护,层层压实责任。
3加强管理。加强自我管理,定期自查,找出问题,及时整改。对上级发出的相关通报,认真学习,举一反三,杜绝在本单位发生类似问题,确保我局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