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青水畲乡民俗风情

日期:2008-08-20 09:29 来源:三明市旅游网
| | | |

  地理位置:青水位于永安市东部,地处苏坑溪上游,距永安城区61公里,东邻槐南乡,西界上坪乡、西洋镇,南接大田县桃源镇。 历史沿革:青水畲族乡由王审知于公元885年在青水盖竹洋定居伊始,繁衍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现有族谱1套12本,还存有4500年前(公元前约21世纪)高辛帝御赐的金铜轴畲族图腾一幅,长12米;颖川堂“钟氏锦彩”一面六图,即:披荆斩刺、铁画银钩、高山流水、祖得内贤、凤六定居、大展宏图。明清时属四十一都,是福建省17个少数民族之一,三明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于1987年10月7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改设畲族乡。

  人口民族:全乡总面积260.7平方公里,总人口1.65万人,下辖21个行政村(共有63个自然村);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7个(青水、沧海、百芑丘、汀海、际头、三房、罗溪),分布在17个自然村,人口508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0.6%;革命老区村2个(槐甫、丰田),人口2260人。 自然环境:平均海拔730米,四面环山,中间有一池,古称“清水池”,池水常年不断,供周围居民饮用。

  对外交通:南沿省道305线,经大田、永安,可直达福州、厦门。东接省首三胶线。 在这里,有畲族民俗文化展览馆一个;畲族民俗馆1个;永安市一级文物保护遗址永宁桥“古戏台”1处;青水畲乡名山“一项玉女骑马鹤仙峰”1处;沧海“化龙桥”1处;福建开闽王──王审知驻军旧址“罗兜祠”1处;王审知三公之母徐氏墓1处;有保留完好的全国最古老的剧本《白兔记》孤本1套;“大腔戏”剧团1个;“小腔戏”剧团1个;大腔木偶剧团7个;木偶剧团4个;北音、西皮大腔曲农民乐队2个;花样舞龙灯表演队13个;传统舞狮表演队7个;“傩面舞”艺术表演队1个。另外还有畲乡情歌对唱。经过多年的努力发掘,整理了大量的资料,体现出青水具有丰富的优秀历史文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员前来考察。 现请大家到各处走走,去了解一下畲乡的民俗文化特色吧! [民俗展馆] 青水畲乡,山青水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党的富民政策及十五大精神鼓舞下,青水人民逐步走向富裕。同时,为了继承和发扬青水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新文化领域里不断开拓和创新,使畲乡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下,特举办了“青水畲族民俗语文化展”。 展厅总面积160平方米,展有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成果;畲族服装服饰;农民古乐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大腔戏、小腔戏、大腔木偶戏、木偶戏等戏剧,从古到今达20余系列;图片1000多幅、资料60多册、实物300多件、文字达5万多字。它所展示的展品映衬出青水文化独特的风格。

  此次展览,营造出一种浓郁的文化气氛,是青水畲乡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在三明地区尚属首次,是畲乡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为专业研究人员和广大观众全面了解畲乡文化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永宁桥“古戏台”] 永宁桥“古戏台”是永安一级文物保护遗址。请看,这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永宁桥“古戏台”,左靠砥东亭、接待楼,右接永宁桥、灵元宫,五者相连成一体,坐落在畲乡的澄江之上。它始建于清朝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建筑别致,瓦上绘有五颜六色的装饰、各种历史故事、古画、古诗等;瓦尾装饰燕尾、狮子、双龙戏珠等,其巧妙手艺十分引人注目。 据中央戏剧学院考古博士黄维若先生鉴定,青水畲族“古戏台”属欧洲镜框式舞台,台内设有化妆室、更衣室、休息室。戏台四周壁上至今保留着许多古画、古诗和当时戏班名戏挂彩剧目,可以分辨出的至少有10多个戏班、55个剧目。剧目有“大腔戏”《白兔记》、“小腔戏”《双进宫》、《满堂红》、《乾坤配》、《龙凤阁》等。 看台及桥身可容纳700多人,目前全国仅发现这一处,所以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每年农历正月、三月、七月初一至十五,戏班从上午至晚上不停地演出,场面十分热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