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境域越剧的发展

日期:2005-10-20 15:54 来源:本网
| | | |

  1951年3月,浙江遂昌县人卢俊川从建瓯戏院拉出一批越剧演员组成群乐越剧团到沙县,演出剧目均为幕表戏。1951年11月该剧团到永安县演出;1953年剧团改为永安专署越剧团,由永安专署文化局接管。

  1953年秋,卢俊川在闽北松溪、政和、建瓯、建阳等县招聘45人,重建沙县越剧团,因团员中多是浙江新昌、嵊县人,故名为“新嵊越剧团”,卢俊川任团长。1956~1958年,该剧团演出的重点剧目有《打金枝》、《盗仙草》、《双枪陆文龙》等。1958年底,该剧团分一团、二团。一团以老演员为主,主要演员有小生杨佩芳,花旦邱月娟、裴红琴,花脸陈哈哈,老生张月卿、蒋桂芳,重点剧目有《双贵图》、《西厢记》、《王老虎抢亲》、《贩马记》、《高机与吴三春》、《唐伯虎与秋香》、《梁山伯与祝英台》;二团以年青演员为主,主要演员有小生张美英、徐爱贞,花旦史文翠、俞巾雄,老生钱兰君、屠亚君,花脸筱爱玲、管云美,重点剧目有《双枪陆文龙》、《打金枝》、《恩仇记》、《刘海戏金蟾》、《冰娘惨史》、《白蛇传》等。

  60年代初,三明境域陆续组建永安县越剧团、将乐县越剧团、清流县越剧团、建宁县越剧团(前身为沙县越剧一团)等。这时期主要演出剧目有《雪里小梅香》、《双叶蝉》、《谢瑶环》、《杨立贝》、《社长的女儿》、《刘海戏金蟾》、《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1961年冬,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回闽视察时观看了沙县越剧二团演出的《刘海戏金蟾》与《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并合影留念。1963年1月,沙县二团首次赴沪杭演出移植优秀剧目《春草闯堂》,38场连续爆满,浙江省广播电台曾播放演出实况。1964年4月,中共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夏征农到沙县视察,观看了该团演出的现代戏《江姐》、《焦裕禄》,演出后接见了全体演职员。1964~1966年,越剧团排演的现代戏有《山花烂漫》、《江姐》、《芦荡火种》、《南海长城》、《双红菱》、《夫妻桥》、《社长的女儿》、《红灯记》、《打铜锣》、《补锅》、《阮文追》等。

  “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地剧团停演,所有古装戏服装道具被焚毁。1969年,各地剧团解散,大部分人员改行或转业,少部分人员与文工队组成“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1978年各县重新组建越剧团。1979年,建宁县文化局从浙江嵊县招收13名演职员,剧团演职员达50余人。同年,文化部部长黄镇到建宁视察,观看了建宁县与沙县越剧团合演的《楼台会》、《小姑贤》、《打銮驾》等传统小戏,并和演员合影留念。同年,清流县越剧团参加省电视越剧大奖赛,刘燕、杨安娜分别获三等奖及新秀奖。

  1981年沙县越剧团以《卖花女》参加省创作剧目调演,获演出三等奖;吴月娟、屠亚君获演员奖。同年,建宁县越剧团赴沪演出《状元与乞丐》、《是我错》、《梅玉配》等剧目,深受观众好评。1982年初,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沙县越剧团演员黄振、贾洁精、吴春燕唱段,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荐,向全国播放。同年8月沙县越剧团改编剧目《洞庭浪》再度赴沪演出,获好评,尹桂芳、秦瘦鸥等知名艺术家曾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给予肯定,上海电视台还播放了《洞庭浪》演出录像。1984年,建宁县越剧团赴厦门演出;1986年,该剧团上演的《唐伯虎与沈九娘》被福建省电视台录制成电视片播放。

  1988年将乐县越剧团演员钱梅钗获全国越剧团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赛荧屏奖。1990年10月将乐县越剧团项枚创作的剧目《开往海南岛》在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中获创作三等奖。1990~1992年将乐县越剧团排演《牛皮筋的娃娃梦》,配合宣传计划生育工作,巡回城乡演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