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发展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6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243.36万亩,比上年增加0.26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78.31万亩,增加0.54万亩;烟叶种植面积47.33万亩,增加2.2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9.29万亩,增加0.0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0.06万亩,增加3.09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96.39万吨,比上年增加0.51万吨。其中,稻谷产量78.41万吨,增加0.53万吨。
表3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产量(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96.39 |
0.5 |
春收 |
3.09 |
-0.8 |
夏收 |
6.93 |
1.3 |
秋收 |
86.36 |
0.5 |
油料 |
1.59 |
1.5 |
其中:花生 |
1.48 |
1.3 |
油菜籽 |
0.10 |
3.9 |
甘蔗 |
5.69 |
2.0 |
烤烟 |
6.27 |
6.7 |
茶叶 |
6.17 |
4.4 |
水果 |
120.77 |
5.4 |
蔬菜 |
222.76 |
3.7 |
食用菌 |
18.86 |
5.6 |
全年猪肉产量17.12万吨,增长0.9%;牛肉产量0.20万吨,下降9.4%;羊肉产量0.30万吨,下降17.3%;主要禽蛋产量9.93万吨,增长17.1%;牛奶产量3.34万吨,增长35.4%。年末生猪存栏127.6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5%;全年生猪出栏213.59万头,比上年下降1.0%。
全年水产品产量12.17万吨,比上年增长2.1%。
全年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98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71万亩。
年末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4家和124家。新增1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5120家;新增815家家庭农场,总数达8907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0.1万亩,累计流转面积达到87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4.1%。新增市级农民合作优质社13个,家庭农场优质场32个。
全年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65个,累计457个;新增有效期内绿色食品65个,累计395个。三明蜜桔、建宁黄花梨等19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累计入选40个。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0%;国有企业增长0.9%,集体企业下降23.3%,股份合作企业增长7.0%,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8%;其他企业增长10.0%。分轻重工看,轻工业增长4.5%,重工业增长7.0%。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1%,制造业增长3.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3%,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
图4 2020-202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速度
表4 202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增速情况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6.2 |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 |
2.0 |
其中:大中型企业 |
1.4 |
其中:国有企业 |
0.9 |
集体企业 |
-23.3 |
股份合作企业 |
7.0 |
股份制企业 |
7.2 |
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 |
0.8 |
其他企业 |
10.0 |
其中:轻工业 |
4.5 |
重工业 |
7.0 |
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两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增幅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0.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与装备产业增加值增长7.6%,以氟化工、石墨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长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的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84.2%,其中有11个行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占全部工业大类行业的28.9%。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7.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表5 2024年规模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钢 材 |
万吨 |
627.21 |
12.6 |
生 铁 |
万吨 |
586.96 |
11.5 |
原煤 |
万吨 |
129.16 |
-3.9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54.79 |
13.7 |
其中:火电 |
亿千瓦时 |
65.78 |
15.2 |
水电 |
亿千瓦时 |
75.80 |
10.4 |
风电 |
亿千瓦时 |
4.66 |
16.0 |
太阳能发电 |
亿千瓦时 |
8.55 |
35.7 |
化 肥 |
万吨 |
1.54 |
29.1 |
水 泥 |
万吨 |
2223.23 |
-5.6 |
载货汽车 |
万辆 |
3.13 |
12.6 |
其中:新能源汽车 |
辆 |
334.00 |
-26.9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384.84 |
7.5 |
布 |
亿米 |
5.02 |
-17.5 |
化学原料药 |
万吨 |
1.80 |
0.9 |
合成纤维 |
万吨 |
23.25 |
16.4 |
塑料制品 |
万吨 |
35.06 |
9.6 |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
台(套) |
1702.00 |
13.2 |
机制纸及纸板 |
万吨 |
52.02 |
12.4 |
注:发电量为全社会口径。
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494.71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0%。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46.22万千瓦,增长4.6%;水电装机容量234.93万千瓦,增长0.1%;风电装机容量20.44万千瓦,与上年末持平;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3.11万千瓦,增长14.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3.24元,比上年下降0.0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79%,比上年提高0.24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7%,比上年末下降0.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6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7.06亿元,增长3.5%。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00.49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7.09亿元,增长4.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2.13亿元,增长11.6%;金融业增加值92.12亿元,增长3.9%;房地产业增加值124.64亿元,下降3.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4%。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16554公里,比上年增长0.7 %。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43公里,与上年持平,居全省第2位。铁路营业里程[4]865.30公里,比上年下降0.06%。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0104.73万吨,比上年增长5.0%;旅客运输总量2112.23万人,比上年增长19.3%。
表6 2024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情况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运输总量 |
万 吨 |
10104.73 |
5.0 |
铁路 |
万 吨 |
534.64 |
-4.3 |
公路 |
万 吨 |
9570.02 |
5.5 |
水运 |
万 吨 |
0.00 |
0.0 |
民航 |
万 吨 |
0.07 |
178.3 |
货物运输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88.11 |
7.7 |
铁路 |
亿吨公里 |
||
公路 |
亿吨公里 |
88.11 |
7.7 |
水运 |
亿吨公里 |
0.00 |
0.0 |
民航 |
亿吨公里 |
表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旅客运输总量 |
万 人 |
2112.23 |
19.3 |
铁路 |
万 人 |
931.52 |
5.5 |
公路 |
万 人 |
1117.94 |
36.4 |
水运 |
万 人 |
31.20 |
-10.8 |
民航 |
万 人 |
31.57 |
-4.0 |
旅客运输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5.94 |
38.4 |
铁路 |
亿人公里 |
||
公路 |
亿人公里 |
5.84 |
39.4 |
水运 |
亿人公里 |
0.10 |
-3.0 |
民航 |
亿人公里 |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1.05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3.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77万辆,增长3.7%。民用轿车保有量24.99万辆,增长3.0%,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3.88万辆,增长3.5%。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按2023年不变价格计算)26.76亿元,增长6.0%。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4342.84万件,比上年增长16.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3.29亿元,增长5.0%。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0.87万件,增长102.2%;邮政包裹业务6.62万件,增长47.8%;快递业务量9727.85万件,增长25.4%。
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3.70万个,增长18.9%。其中,4G基站2.35万个,增长26.5%;5G基站0.94万个,增长59.9%。电话用户总数325.99万户,增长1.2%。其中,固定电话用户39.32万户,下降1.4%;移动电话用户286.67万户,增长1.6%。电话用户普及率为134.21部/百人。5G移动电话用户157.69万户,增长23.3%,在移动电话用户中占比55.0%。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1.60万户,下降2.1%。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数达31.68万户,增长31.1%,在固定宽带接入用户中占比24.1%。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53.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限上企业零售额123.91亿元,增长4.5%;限下企业和个体户零售额729.47亿元,增长3.1%。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网上零售额6.60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图5 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中西药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4%;通讯器材类增长33.4%,其中智能手机增长47.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8%;汽车类下降3.8%,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26.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1.4%。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6.8%。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5.5%。民间投资增长8.2%,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4.5%。
图6 2020-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速度
表8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
6.8 |
按构成分 |
|
项目投资 |
12.8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21.8 |
按产业分 |
|
第一产业 |
4.7 |
第二产业 |
10.6 |
其中:工业 |
10.6 |
第三产业 |
3.2 |
表9 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情况
行 业 |
比上年增长(%) |
总 计 |
6.8 |
农、林、牧、渔业 |
20.6 |
采矿业 |
30.0 |
制造业 |
9.8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13.8 |
批发和零售业 |
-34.3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9 |
住宿和餐饮业 |
30.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6.4 |
金融业 |
-90.7 |
房地产业 |
-21.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09.1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5.7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3.5 |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
185.8 |
教育 |
27.7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6.9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5.5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22.9 |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21.8%。其中,住宅投资下降28.2%;办公楼投资增长66.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0.4%。
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21套(户),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591套(户)。
表10 202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对外经济
202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 145.2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其中,出口额133.4亿元,下降9.7%;进口额11.7亿元,增长16.1%。进出口顺差121.7亿元,比上年减少16.0亿元。
图7 2020-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表112024年进出口主要分类情况
指 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进出口总额 |
145.2 |
-8.1 |
出口额 |
133.4 |
-9.7 |
其中:一般贸易 |
66.0 |
-33.6 |
加工贸易 |
1.6 |
48.4 |
其中:机电产品 |
28.8 |
-21.4 |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
3.6 |
-44.5 |
进口额 |
11.7 |
16.1 |
其中:一般贸易 |
11.3 |
16.2 |
加工贸易 |
0.4 |
10.3 |
其中:机电产品 |
0.8 |
87.9 |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 |
0.04 |
127.8 |
表12 2024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情况
国家和地区 |
出口额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 |
进口额 (亿元) |
比上年 增长(%) |
东盟 |
39.7 |
1.3 |
5.1 |
97.7 |
欧盟 |
11.7 |
-8.9 |
0.2 |
-66.1 |
美国 |
15.9 |
-21.3 |
0.4 |
-8.5 |
中国台湾 |
3.8 |
34.9 |
0.2 |
-42.0 |
日本 |
6.4 |
-3.8 |
0.8 |
88.2 |
韩国 |
13.8 |
-1.0 |
0.3 |
-17.0 |
中国香港 |
1.0 |
-57.0 |
/ |
/ |
沙特阿拉伯 |
2.1 |
-25.9 |
0.4 |
65.7 |
注:欧盟不含英国。
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4家,比上年增加37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4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5.3%。
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64.64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3亿元,下降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8.42亿元,增长10.2%。全市税务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66.49亿元,增长2.1%;其中税收收入126.92亿元,下降2.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78.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41.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年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15.9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64.38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1%,人民币住房贷款余额521.41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8%。
表13 2024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情况
指 标 |
年末数(亿元) |
比上年末增长(%) |
各项存款余额 |
2778.68 |
5.8 |
其中:住户存款 |
1940.08 |
10.9 |
非金融企业存款 |
383.29 |
-1.2 |
其中:人民币存款 |
2763.20 |
5.8 |
各项贷款余额 |
2541.41 |
8.2 |
其中:住户贷款 |
1289.37 |
4.2 |
企(事)业贷款 |
1250.95 |
12.5 |
其中:人民币贷款 |
2541.29 |
8.2 |
全年内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7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0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56.6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财产险赔款10.38亿元,人身险赔款及给付15.82亿元。
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93元,比上年增长5.5 %。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1元,增长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77元,增长4.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1.82,比上年缩小0.05。
图8 2020-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327元,比上年增长6.4%。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119元,增长7.0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810元,增长5.7%。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6.6%,城镇居民为33.2%。
年末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9.94万人,比上年增加1.70万人,其中在职52.27万人,离退休人员17.67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8万人,比上年增加0.09万人,其中在职7.76万人,离退休5.1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3.69万人,比上年减少0.67万人。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20万人, 比上年增加0.9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6.16万人, 比上年减少3.2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61万人,比上年减少0.5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26万人,比上年增加0.30万人。全市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4.37万人,增加0.04万人;城乡特困人员0.48万人,增加0.01万人。
年末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数2.3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1.30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9.5张。全市共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个,社区服务站(不含村)20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04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723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