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泽尊、刘美清、林积秀、郑凌峰等代表:
《关于促进三明市水果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047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各有关单位抓好督办落实。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水果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果业的发展,将其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列入全市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目前,我市果业生产稳步发展,果树生产优势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优质果率不断提高。2019年底,全市水果面积74.91万亩,产量83.84万吨,产值达50.98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二位。
(一)推进果业优势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调整,发展特色果业。我市果业已初步形成“两带一区”生产格局,即:沙溪、金溪中下游河谷地带,包括市区、永安、沙县、明溪和将乐南部以柑桔为主的常绿果树带;武夷山脉东坡南段,包括建宁、宁化、泰宁、清流、明溪和将乐东北部以梨、桃、李、柰为主的落叶果树带;戴云山脉西北麓,包括大田、尤溪常绿、落叶果树混栽区。在此基础上,我市重点推进南方优质落叶果树产业带、优质柑桔产业带建设,成为全省最大的落叶果树生产基地,第2大柑橘生产基地,全市有建宁的“中国黄花梨之乡”、尤溪的“中国金柑之乡”两个特产之乡。2000年以来,我市积极争取省上果树品种结构调整项目30余个,资金1000余万元,引进国、内外新品种100多个,筛选出一批适合生产推广的新品种,其中,我市选育与引进的果树新品种有17个通过省级品种认定。全市每年有约3万亩果树通过更新和改造,果树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熟期结构不断优化,新优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优质果率达70%。区域特色逐步形成,早熟梨占全省60%以上,早熟蜜柑、脐橙、金柑、黄桃、猕猴桃均占全省50%左右,三元区、永安市列为全省早熟蜜桔优势产区。
(二)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做大经营规模。积极培育和引入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公司进入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工、流通。目前,全市有水果类合作社307家、家庭农场147家,近五年来,评选水果类市级示范社23家,水果类市级示范场57家,扶持资金307万元。在2019年新一轮龙头企业评选中水果类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如,尤溪久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创建以来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总面积10300亩,集果品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康养、保鲜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果树产业园,单体面积全省最大;福建满天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永安)红美人柑橘生产基地面积约2000亩,配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和仓储、包装厂房等基础设施,开展线上和线下销售,注册有“彪局(橘)”商标;将乐金源农业有限公司,计划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建成纽荷尔脐橙基地1850亩,采取“农业+工业”和“农业+旅游业”的模式,努力实现一产、二产、三产的深度融合。宁化福建省石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源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源丰果业及葡萄酒庄)、建宁绿源果业有限公司、托斯卡纳(福建)葡萄庄园有限公司、三明市兴辉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将乐)心怀蜜食品公司等一批新型果业经营主体,在做大规模做强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大品牌创建与宣传推介,努力开拓市场。我市高度重视品牌的引导作用,积极创建区域性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建宁黄花梨、尤溪金柑、郑湖水柿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宁绿源果业的“建绿”牌获省著名商标,三明市恒祥农牧有限公司的“竹洲”牌脐橙为省名牌农产品,永安市洪田川溪果业有限公司的“川溪”牌为省著名商标等。近年来,我市从市级层面加大品牌创建扶持力度,2017年以来每年安排700万元用于包括果品在内的品牌工作,其中以“三明早熟蜜桔”作为市级果品区域性公共品牌创建的突破口,安排资金100余万元,依托“三明早熟蜜桔产业协会”开展“三明早熟蜜桔”品牌创建工作,注册了“三闽源早蜜”商标,连续两年在永安、三元举办多场果实鉴评与品牌推介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全方位开拓市场,建设永安大科、三元西际等一批水果产地批发市场,有300余个经营主体近5000从业人员从事果品流通,扶持大田山瓜瓜与“百果园”、三明早熟蜜桔协会与顺丰等大型流通、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创新销售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与融媒体中心合作通过移动互联网手段传播和推广我市特色果品,通过举办“三明早熟蜜桔”果品品尝与推介等活动,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果品销售。
(四)加快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应用,发展现代果业。加大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应用力度,促进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一方面,注重专业技术人员与从业者科技素养的提高,先后举办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高研班”“现代园艺产业转型升级高研班”“精致园艺发展高研班”“园艺产业三产融合发展高研班”等培训班,培训了近千名新型职业农民和专技人员。另一方面,强化技术和装备的推广与应用,2014年以来,建成部级园艺标准园10个、建立省级标准果园2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果蔬)88个,带动辐射45万余亩,通过完善果园基础设施,推广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果业绿色发展,提高果实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发展物联网助推智慧果业,全市大部分的设施果业和部分果企建立了物联网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推动果业智能管理。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吸纳你们对三明水果产业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组织实施,推动三明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建设果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保障果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福建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果树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等的监督管理和引导,保障我市果树苗木高质量供给,把好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头。特别是针对当前柑橘黄龙病、柑橘黄化脉明病等危险性病虫害风险增大的趋势,建立柑橘无病毒苗木繁育基地,鼓励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培育脱毒苗木,确保柑橘生产安全。
(二)着力强化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发展贮运业。力争在建宁、永安、梅列、三元、尤溪等主产区建设和完善一批批发市场,在果树重点乡镇规划建设包括三明早熟蜜桔在内的产地交易市场、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以及冷藏、分选、包装等设施,增建果品贮藏冷库和气调贮藏库,研究更多品种的贮藏保鲜技术并加以推广应用,实现冷链运输,延长水果销售时间,拓展空间,占领市场,实现增值。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理念发展果业新业态。继续加大培育果业集团、龙头企业、水果产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果园)、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省级以上特色水果优势区、水果专业村、现代水果产业园,整县、整乡(镇)、整村整建制地推进水果的标准化生产,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鼓励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物流企业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减少中间环节,增创效益,广泛利用多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传播和推介我市特色果品。充分发挥果树可赏、可品、可摘的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果园,探索果园发展康养产业等新型业态,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
(四)持续开展品牌创建,以品牌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推进优势产区建设,除巩固原早熟梨的优势外,将三明早熟蜜桔和猕猴桃作为发展重点,力争早熟蜜桔面积达20万亩以上,猕猴桃发展到3万亩左右。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推进“三明早熟蜜桔”品牌创建,组织申报“三明蜜桔”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展“三明蜜桔”品牌文创,深入挖掘我市果业品牌产品内涵,改进产品包装,创新品牌推介方式,组织到省内外举办推介会,提升“三明早熟蜜桔”品牌知名度。鼓励果业主产区创建区域性公共品牌,同时引导企业创建企业品牌,形成“区域性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发展模式,加速品牌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生产标准、果品标准、包装标准、贮运标准,加速农业品牌的标准化生产与经营,真正实现以品牌引领果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果业全产业链调研,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找出果业发展的痛点、堵点,在充分用好现有国家、省扶持现代果业项目和政策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促进我市水果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重点扶持优势区、专业村、现代水果产业园的标准化基地建设,公共品牌建设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等。同时,建立水果产业专项贷款制度,探索果园林权证抵押贷款机制等,着力解决水果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水果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夏寿南
联 系 人:韦海燕
联系电话:0598-8223685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6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三明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中心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