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知多少
2024年4月2日是第十七个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重要任务,”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旨在于给孤独症人士各阶段需要的服务供给充足和各阶段服务的无缝衔接以及对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的理解、包容与接纳。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一、孤独症的定义和病因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与交流障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患病率尤其是轻症患者逐年增加,我国ASD估计患病率为0.7%。
对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医学界仍无法给出确切答案。比较公认的观点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二、孤独症早期“五不/五少”行为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孤独症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孤独症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孤独症谱系障碍,也可较好地分辨孤独症谱系障碍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
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孤独症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
指不会主动使用语言,不会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也不会与人对话。
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孤独症患儿从 12 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比如反复开关水龙头,反复开关门,反复用手想去转动电扇。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说一些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三、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1.社交障碍
不喜欢眼神接触,大人拿着玩具逗孩子,孩子只盯着玩具,很少看大人;跟人不亲,不喜欢被父母抱;叫孩子名字时,孩子没反应;不会用手指指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会望向别人手指的物体;对他人不感兴趣,无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能理解他人情感。
2.交流障碍
语言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自言自语,说话时语句单调平淡,缺乏感情,不会主动找人交谈,也不会向他人提出问题。
3.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
异常专注于某一事物,有些孩子对车轮、风扇等旋转的物体十分痴迷,有的则对数字、路线图格外热衷,反而对正常儿童喜欢的物品如玩具等不感兴趣。
不断重复一样的动作,如反复开门、拍手、转圈、把玩具摆成一排等;抗拒变化,习惯例行事项,如坚持走同一条路线、所有物品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放。
4.其他
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智力障碍、精神症状、癫痫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出现上述行为症状,家长最好带孩子到正规的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或行为发育科去咨询,并接受相关的检查、诊断。
四、孤独症的治疗
目前,孤独症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和物理等其他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干预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因儿童孤独症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同时,促进智力发展,培养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减少不适应行为,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和社会的精神、经济和照顾方面的压力。力争成年后具有独立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