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侧记

发布时间:2013-12-13 10:38    来源:三明日报    字号:

  12月4日,肿瘤患者苏女士来到市第一医院中医科取药。

  主治医师陈晓帆一边给她开黄芪、半边莲、半枝莲、蜈蚣、水蛭等中药,一边叮嘱道:“我给你开了一周的药量,要按时吃。这些中药现在门诊可以报销30%,下次住院你的中药费用还可以百分百报销。”

  得知中药费用可以报销的苏女士脸上露出了微笑,她说:“像我这样的病需要坚持吃中药,医生开一剂的药量差不多10多元,一周5剂就要花60多元。这下可以报销了,又能省去一笔钱。”

  原来,11月1日起,我市率先实行中药费用全额报销制度。城乡居民医保对象(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目录内的中药费用(中成药除外)实行全额报销(城镇职工住院中药费用全额报销,门诊中药费用按30%报销)。这开创了我省先河,也意味着我市深化医改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打破“以药补医”机制,打破就医区域壁垒,推行城乡一体化,统一“三保”政策,对30个病种实行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限价采购改革……去年以来,我市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勇淌医改“深水区”,走出了一条对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的改革路子。十一项惠民改革,把和风雨露洒向城乡每个角落,浸润着百姓的心田。

  破 “以药补医”怪圈解 “看病贵”难题

  以往,公立医院的一个显著的体制弊病是“以药补医”,即卖药收益成为医院和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通俗来讲就是医院和医生主要靠卖药赚钱来弥补财政投入不足。自今年2月1日起,我市全面取消药品(含中药饮片、耗材)加成,在全省率先实行县级以上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后,“以药补医”机制被全面打破,药价降了,医保又能报销一大部分,患者得到了实惠。

  12月2日,带着4岁儿子前往医院看病的母亲黄丽娟,便享受到这一红利。“你的孩子扁桃体发炎了,我先给你开3天的药。”市第五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肖玉华一边给黄丽娟解释着,一边在电脑上打着药方。记者看到药方上写着:6包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每包1.1元;9包小儿宝泰康颗粒,每包1.82元;3包的地氯雷他啶干混悬剂,每包2.02元。“这三天的药差不多29块多,再加上主任医师的就诊费25元,我今天给儿子看病花了50多元。这在以前我至少得花上70多元。而且现在看完病,我用医保卡直接刷,医保报销的费用直接就从里头扣除了。”黄丽娟微笑着说道。

  同样享受到实惠的还有72岁高龄的患者李显润。他说:“我有支气管哮喘,今年住院两次,一次要7000多元,其中医保报销3000多元,加上药品费降低了,我一年可以省下1000多元药费。”“药品零差率改革,确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他们每次看病都可以省下不少钱。这也真正能够使得公立医院回归到公益性质、医生回归到看病的角色、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周章彦说。

  医改前,我市22家公立医院每年的收入中,60%为药品(含耗材)收入,医疗收入只有30%多。医改后,仅今年1—10月份,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医药总收入164906.09万元,其中,药品收入同比减少14727.87万元,药占比为28.79%,同比下降11.28个百分点。医务性收入100726.87万元,收入增加21643.47万元。市卫生局副局长于修芹列举了我市医改后最新的统计数字。他解释道:“如果没有实行改革,今年全市医药费用将达到28亿元左右,药品费用支出将达14亿元左右。仅此一项,预计全年药品费用将减少支出7亿多元。”

  治病治本,疗伤疗心。公立医院要彻底走出通过多开药、开贵药得利益的怪圈,必须牵住改变“以药补医”现状这个“牛鼻子”。为此,我市相继出台多项实招硬招:在全国率先推行医院院长年薪制,由同级财政全额支付院长薪酬,让院长代表政府对公立医院进行管理;率先在全国试行医师、技师年薪制,吸引、留住和稳定医生队伍;率先在全国对129个辅助性、营养性、高回扣药品的使用实行重点监控;在全省率先一步到位(市县两级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全面打破“以药补医”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对市、县两级公立医院进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实行新农合全市统筹管理;在全省率先试行30个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率先深化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限价采购改革;率先在全省推行城乡一体化,统一“三保”政策;率先在全省整合市县两级“三保”基金管理机构;率先实行中药费用全额报销制度。

  随着医改政策贯彻落实到我市公立医院的每一个细胞,越来越多的人卸下看病的“包袱”,看病,正在向不贵的方向走去。

  除就医壁垒 解“看病难”问题

  “以前,我老婆看病住院时要先缴清全额的住院费,出院以后要拿医院开具的医疗费用的正式发票、病例、医保卡等到医保中心报销。这一等就要一个礼拜。现在好了,出院我们就可以及时结清费用。今年我老婆看病花了6万,医保报销4万1,比去年省了1万多。看病不仅省心,也省钱了。”三钢职工林剑波在帮妻子办理出院手续时,感慨地说道。

  看病难、看病贵是两大并存的问题。为改变过去病人入院需预先全额交纳住院费用,切实减轻病人预缴住院费用负担,实现普通老百姓的“就医梦”,我市建立了周转金制度。“我市着力建立的周转金制度即是市、县两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各定点医疗机构上年度拨付住院统筹基金的月平均额为基数,预拨一个季度的资金为周转金,用于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额。”市卫生局副局长于修芹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的这一制度,旨在保障人人都能享有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解决看病难还有两个关键问题:区域壁垒受限,无法自由选择就医医院。沙县的农民黄洪姬之前就碰到这个问题。她说:“我以前到别的地方去看病,住院回到沙县按区域外政策报销的。”为了打破区域壁垒,我市确定把全市12个县(市、区)作为一个诊疗区域,鼓励本市各医院开展竞争,明确“三保”在全市范围内不分县内县外,同等级医院执行同等标准报销,让患者自由选择就医医院。“实行此制度,患者既可以选择高等级的医院,也可以选择更方便的基层门诊,这使得患者在医院和医生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权。”于修芹说。

  如今享受到这一红利的黄洪姬,再也不用为异地就医不能报销而发愁了。她的主治医师、市第五医院肾内科副主任滕广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黄洪姬属于新农合门诊特殊病种规定的重症尿毒症患者。她做透析每周三次,一次300多元,一个星期1000多元,新农合报销比例达80%。也就是说她只用自付诊疗费200多元即可。这为她省下了不少钱。而且现在实行门诊就诊报销,改变了过去只有住院才能报销的弊端,减少了门诊“挂床”现象。

  通过开展普通门诊统筹,2012年我市全市入院人次数同比2011年下降3.05%(全省平均增长11.86%),出院人次数下降3.26%(全省平均增长11.97%),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下降2.04%(全省平均增长2.14%),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出院人数同比下降21.89%(全省平均增长3.98%)。

  今年1—10月份,全市40多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12042.8万元(其中统筹基金结余6016.96万元,同比增长552.18%),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我市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解“以药补医”难题,从体制机制创新上获红利,实施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重点抓好深化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共卫生事业单位“三项改革”;突出做好药品限价采购、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机构整合、卫生信息化建设、社会资本办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项工作”,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