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SM00100-0300-2021-00292
  • 备注/文号: 明政办〔2021〕59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 2021-11-23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明政办〔2021〕59号
来源:市政府办 时间:2021-11-30 08:25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三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三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1123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

改革发展专项规划

 

 

 

 

 

 

 

 

 

 

 

 

 

202111

 

 


   

                                                  4

第一章  规划背景                                      5

第一节  发展基础                                    5

第二节  发展环境                                   12

第二章  总体思路                                     14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5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6

第三章  主要任务                                     20

第一节  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20

第二节  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4

第三节  优化现代旅游要素体系                       28

第四节  保护利用优秀文化遗产                       32

第五节  繁荣发展地方文艺事业                       39

第六节  促进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健康发展               40

第七节  强化文旅综合市场监管服务                   44

第八节  深化文旅宣传推广和区域协作                 46

第四章  保障措施                                     49

附表:三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             5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部署,牢记重要嘱托,建设“一区六城”,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方位推动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超越,根据《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福建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专项规划》精神,编制本《规划》。

《规划》涵盖文化、旅游、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方面,阐明未来五年三明文化和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制订推进三明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纲领,为未来5年全市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可操作的发展路径与目标。以2020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三明文旅事业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规划实施取得圆满成果。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成功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区“五馆一场”独立设置,新改建非遗博览苑。全市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文化馆(艺术馆)全部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图书馆7个、一级文化馆9个。制定了《三明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48个,市、县、乡、村四级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半台戏”配送、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流动舞台车下乡巡演、政府购买“三百”工程、“家·阅读”联盟、“百姓大舞台”、文化志愿服务等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持续举办宁化客家祭祖大典、尤溪朱子祭祀大典、泰宁丹霞文化旅游节、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等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讲好三明故事、树好三明形象、体现三明味道。提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改扩建旅游厕所513座,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配套建成“第三卫生间”20座,建设三明沙县机场、永安、尤溪等7座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新增永安山地自行车公园、沙县马岩生态园等3家标准化露营地,增设和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牌100面。

文艺创作生产成果丰硕。歌舞剧《行走三明》荣获第六届福建艺术节优秀剧节目展演奖三等奖、表演奖二等奖、节目奖、导演奖、舞美奖三等奖。舞蹈《筑梦围家》获“第七届华东专业舞蹈展演”表演三等奖。泰宁梅林戏《画网巾》获省第七届艺术节剧本一等奖以及导演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及省第27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比赛一等奖,入选福建省舞台剧目重点扶持工程。交响诗组歌《军号嘹亮》获省第七届艺术节编剧二等奖、导演二等奖、表演二等奖、作曲二等奖、舞美二等奖。将乐县南词《程门立雪》获省“丹桂奖”曲艺大赛节目奖三等奖和新人奖、文学奖、优秀组织奖。组队参加福建省第九届青年演员比赛,2人荣获声乐组银奖、2人获舞蹈组铜奖、1人获声乐组铜奖。创作上演交响诗组歌情景音乐剧《风展红旗如画》。

文化遗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牢记重要嘱托,投入1.2亿元建成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揭碑开园,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山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荣获“福建省重大考古发现特别奖项目”。我市全域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范围。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创建。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实施三明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六个一”工程,编制完成《三明市革命旧址保护利用规划》,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宁化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先后公布了两批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全面完成村落划定、影像留存、事迹收集、档案建立等普查工作,出版《记得住乡愁——三明98个古村落》图集。永安吉山、青水沧海、将乐良地、尤溪双鲤、清流赖坊先后列入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个,中国传统村落62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个。深挖文化内涵,提升文物保护档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由383456个点增至639871个点,其中国保由10处增至12处、省保由77处增至124处。增进学术交流,举办万寿岩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中国东南及环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乐窑暨中国南方地区宋元青白瓷学术研讨会,万寿岩遗址文物保护管理所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提升博物馆展示水平,全市现有国有博物馆(纪念馆)13家(国家二级馆2家、三级馆4家),革命专题类纪念馆2家、旧石器专题博物馆1家、非国有博物馆2家,馆藏文物达32746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国家级5个、省级50个、市级205个。

文旅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58家,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达68.95亿元、年平均增幅(2016-2019)为10.67%。全市13个文化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泰宁丹霞文化产业园入选省文化产业十大重点园区,闽台(永安)文化创意产业园、尤溪朱子文化园、沙县小吃文化园等6个园区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园区;11个文化产业实体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家企业获评市十佳成长型文化企业,“一县一品牌、一县一园区、一县一实体”的“三个一”文化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旅游重点项目84个,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补助,累计完成投资194.27亿元。全市旅游产业围绕构建“一头一心三带”旅游业空间布局,做强泰宁旅游龙头,加快泰宁旅游产品的转型提质,打造沙溪百里画廊休闲旅游带、向莆铁路深呼吸小城健康旅游带、泉南高速客家风情自驾旅游带,带动市域内主要景区联动发展,逐步形成县域主题产品特色突出、产品优势互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460亿元。

1:三明市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6-2020年)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完成数

比增(%

完成数

比增(%

完成数

比增

%

完成数

比增

%

完成数

比增

%

国内旅游人数接待(万人次)

2695.32

17.6

2749.23

20.2

3303.09

20.1

3907.14

18.3

2908.97

-25.55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187.04

27.3

241.19

28.9

323.90

34.3

408.77

26.2

292.69

-28.4

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万人次)

6.50

19.7

7.77

19.4

9.56

23.0

10.43

9.1

292.69

-87.1

旅游外汇收入

(亿美元)

0.57

20.5

0.72

25.5

0.97

35.7

1.17

20.5

995.79

-91.5

旅游总人数

(万人次)

2293.13

17.5

2757

20.2

3312.65

20.2

3917.56

18.3

2910.32

-25.7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90.84

27.2

246.03

28.9

330.33

34.3

416.86

26.2

293.37

-29.6

2:三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2016-2020年)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总量

比增(%

总量

比增(%

总量

比增

%

总量

比增

%

总量

比增

%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51.70

7.9

52.94

2.4

67.88

30.8

68.95

1.6

-

-

文旅宣传促销立体形象。一以贯之打好生态牌、苏区牌,“风展红旗如画”“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大力实施旅游整体品牌宣传战略,成立三明品牌景区营销中心,三明红色旅游、绿色旅游推广联盟,实现业界联动捆绑营销,构建全市营销“一盘棋”大格局。持续实施“引客入明”行动计划,客源总量不断做大。创意举办“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年度大型“旅游+互联网”主题营销推广活动,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荣获“IAI国际旅游奖”体验营销类铜奖。持续举办旅游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大赛、旅游产品创新推介大赛、“三明十大碗”烹饪大赛,连续参加海峡旅游博览会等大型会展,组织投放电视、报刊、机场、高铁动车、高速公路、公交车身广告,构建三明旅游媒体宣传矩阵。

文旅品牌产品日益丰富。泰宁、尤溪成功创建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尤溪成功创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市现有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尤溪联合梯田等3个世界级品牌及近200处国家级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品牌等级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至2020年底,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景区18家、3A级景区41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5家、省级养生休闲旅游基地12家、省级观光工厂11家、智慧旅游景区5家、省级体育休闲旅游基地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1家、省级文创旅游商品研发示范基地1家;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2个、“全域生态旅游小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村128个、培育“金牌旅游村”7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录8个。

文旅区域协作成效显著。推动大武夷旅游联盟合作,与南平市联合组织参展、联手拓展市场,深化产品串联。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与厦门、漳州、泉州、龙岩建立闽西南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积极构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五个一”旅游宣传推广平台,完成《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旅游宣传推广专项规划》及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启动厦明文旅合作,签订《关于进一步深化厦明文旅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促进两市游客及旅游资源的共享营销。

文化市场健康安全有序。“放管服”行政审批改革步伐加快,建立文化市场技术监督和服务平台,进一步强化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技术监管和视频监控工作,首批纳入全省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娱乐场所转型升级单位。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国家和省上线上、线下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探索“体验式”执法暗访工作机制,文化市场保持健康安全有序。

新闻出版事业持续向好。“书香三明”全民阅读品牌深入人心,共有7个家庭获评全国“书香之家”,27个家庭获评省“书香之家”,8个单位获评省全民阅读示范点。“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显著,三明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获评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1名同志获评先进个人荣誉,沙县一中、将乐县万安镇和永安市燕西街道获评全国“扫黄打非”先进基层示范点,9个基层站点获评省“扫黄打非”先进基层示范点。版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福建庄某等制售盗版幼儿教辅案列入福建省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和三明市2019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该案的专案组获评国家版权局2019年度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和有功个人。

广播影视媒体融合稳步推进。整合三明市广播电台、三明市电视台,成立三明市广播电视台。全市12个县(市、区)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设区市融媒体中心。尤溪县融媒体中心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15个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之一。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提质增效,一批广播电视栏目(节目、作品)受到总局、省局表彰,泰宁被列为福建省“2+1”影视发展基地及被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授予“全国影视指定拍摄景地”。

文旅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完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文物局)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整合,组建市文化和旅游局,初步实现文化和旅游体制机制融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整合市、区两级文化和旅游执法力量,组建成立三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实现“同城一支队伍”,10个县(市)均组建相应执法机构。三明影剧院、人民影剧院和三明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划转至市城发集团旗下,整合成立三明明城文体传媒有限公司。三明市广播电视服务公司完成转企改制。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我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积极向好的态势,全系统未发生安全生产重大责任事故。但还存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融合层次不高,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充分等短板问题;文化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思想观念不新、专业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支持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品牌化标志性产品;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在融合中的应用较少,缺乏具有竞争力及市场影响力的融合精品,文旅融合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三明市宣传思想工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为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11次深入三明调研指导。20213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福建及三明考察,对福建发展提出“一个篇章”总目标、“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和当前四项重点任务,为新发展阶段新三明建设赋予新使命、提出新要求、明确新任务,这是三明文化和旅游发展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

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对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指引,省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明确了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全域生态旅游省的发展愿景,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区六城”,全力增创“五大新优势”,将文旅康养作为四大主导产业,指明了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2020年,我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三明人均GDP突破10万元,到2035年,我国及三明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全面带动对优秀文艺作品、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需求的转型升级,成为推动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重要节点、构建重要通道、用好重要力量,为我市文化和旅游业发挥生态、区位、产业、资源优势,融入双循环、增创新优势,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中央支持福建发展为三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党中央赋予福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新使命,明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赋予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区域发展政策。202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三明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三明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保障,这些都为三明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保障。

 

第二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牢记新嘱托、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推进“三抓一促”、深化“五比五晒”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发展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传承文化根脉,着力加快建设高素质文明社会、打造高水平传播体系、增加高质量文化供给,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努力在建设“一区六城”,奋力谱写三明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人心、滋润人心,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正确政治方向、舆论方向、价值取向。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守正与创新,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进理论、舆论、文化、文明和网络宣传等各领域工作,推动新时代文化三明不断展现新气象。

坚持为民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贴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和旅游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和旅游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文化和旅游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走上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融合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完善文旅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和旅游跨产业、跨部门、跨区域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拓展文化和旅游发展新空间,塑造文化和旅游发展新优势。

坚持项目带动。以重大项目为引领,以滚动建设为路径,大招商、招大商,开展文旅产业链群精准招商,突出打造文旅核心吸引物。持续优化空间布局,丰富产品供给,做强市场主体,激发消费潜力,强化要素保障赋能业态创新,打造文旅康养胜地。

 

第三节 发展目标

按照覆盖大众,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的要求,按照幸福产业、消费产业和新型生态产业的产业定位,突出文化自信和文旅融合,统筹考虑新供给,创新发展路径,以塑造新动力和调整发展模式为核心,以凸显文化和旅游社会综合价值,调整文化和旅游发展格局,扩展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增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活力,强化文化和旅游产业消费引领作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制订精准对策、实施有效管理,着力构建空间全场景、产业全联动、服务全配套、社会全参与、管理全覆盖、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新格局,实现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质增效。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100%覆盖、100%达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统筹城乡、特色鲜明,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机构健全、支撑有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措施持续巩固、落到实处,公共文化机制体制力求创新、成效明显的总体目标,努力形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成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打造升级版特色版乡村文化驿站、非遗传习所。全市60%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争取达到一级馆标准;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170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1%,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继续确保一个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逐步实现由室外流动放映转到室内固定放映的目标。

——文旅融合品牌凸显地域特色。进一步完善“全市一盘棋”营销格局,灵活运用新媒体营销方式,建立文旅融合多方位、全方面的营销系统,提升“风展红旗如画”“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品牌影响力。全力争创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加快推进万寿岩文旅融合项目、三沙生态旅游区、三钢工业旅游区提升改造、泰宁牧心谷森林康养综合体、沙县古韵虬城小吃慢镇、海峡两岸(尤溪县朱熹诞生地)文化交流基地、环闽湖综合开发等重点文旅项目建设,打造形成文化和旅游消费卖点。到2025年,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8个、全域生态旅游小镇3-5个,每个县至少打造1个以上金牌旅游村,实现县县有4A级以上景区的阶段性目标。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积极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加快创新文化和旅游产品、业态、模式,补齐发展短板、突出特色优势,推动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和提质扩容,为三明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主体,以康养为支撑,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带动,坚持“一县一品一特色”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生态康养、红色传承、文化创意、古城开发、影视基地、乡村旅游、景区提升等项目建设,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到2025年,争创2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15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产业发展增速不低于GDP增速,人均文化和旅游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显著上升,入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力争到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超7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650亿元。

——文艺创作生产勇攀高峰。增强文艺原创能力,聚焦建设“一区六城”,围绕闽学(朱子)文化、客家文化、抗战文化、小吃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创作生产一批展示时代风貌和三明特色的文艺精品力作。到2025年,全市文化创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精神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各艺术门类在省级及以上重点奖项评比中取得更好成绩,培育全省知名的文化品牌3-5个、文化团队3-5个。

——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并重。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高标准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项目,打造宁化长征学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加快推进万寿岩“创5A、申世遗”。确保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加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的集中投入,促进国保、省保单位、重要革命文物的保护状况有较大改善。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推进优秀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全面改善馆藏珍贵易损文物保护环境。发挥三明苏区、老区资源优势,打造三明苏区(革命老区)品牌,积极支持泰宁争创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努力提升文物依法保护水平,基本形成保护利用传承体系,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延续三明文脉。进一步优化机构和人员队伍,扎实推进文化遗产资料建档立册工作,不断促进博物馆体系日臻完善和馆藏文物展示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到2025年,争创一批以革命文物为主的国保、省保单位,全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40%达到三级馆标准,25%达到二级馆标准。

——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不断深入。突出三明“一区六城”优势,以“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宁化客家学术研讨会、石壁客家祭祖大典、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尤溪朱子祭祀大典、将乐海峡两岸客家擂茶文化交流会、泰宁丹霞汉服旅游节、建宁中国建莲文化旅游嘉年华等活动载体,持续加强沪闽(三明)文旅合作、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旅游协作,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成效更加凸显。

——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到2025年,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既定各项改革任务,完成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市属文化单位深化管理和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国有文化企业基本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提升文化设施空间品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激发农民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热情,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发展,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市60%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一级馆标准,所有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完善,机制健全,活动正常开展。推动基层有关公共设施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各县(市、区)重点打造10个以上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充分发挥统筹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书报阅读、影视观赏、戏曲表演、普法教育、艺术普及、科学普及、广播播送、互联网上网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服务,并根据其功能特点,因地制宜提供其他公共服务。

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智慧+数字文化等重大战略,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进一步加强数字文化馆(艺术馆)、数字图书馆等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展示馆建设等。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和覆盖面,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继续实施政府购买“三百”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发挥好文化活动品牌的作用。继续办好音乐舞蹈节、周周有戏看、群众广场文化、“夜三明”百姓大舞台、公共图书馆“家·阅读”服务联盟等品牌活动,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宣传。积极开展全民读书月、文化遗产日等节庆活动。推进社区文化、乡土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等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社会文化形态。组织开展“周周有戏看”“民俗文化展演”“非遗展演展示”“农民村晚”等惠民文化活动。提升“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品牌,进一步完善“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制度规范,深入推进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丰富配送项目内容,加大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资源整合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全面升级。

持续深化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以“城市下乡服务、乡村进城展演”为主的流动文化服务活动。建立市、县流动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深入开展“三下乡”等集中示范活动,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等文化事业单位流动服务制度。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六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机关)活动。广泛吸纳文化工作者、业务文艺骨干以及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团队和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不断提高文化志愿者比例,壮大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文化志愿者惠民巡演、“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等活动,培育和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

提升服务效能助力乡村振兴。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形象,促进旅游服务设施升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建设,建设一个既面向乡村群众,又面向乡村游客;既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乡村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展陈服务,又提供咨询导引、休闲休息等旅游基本服务;既是服务点,又是景点的乡村特色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智能厕所、第三卫生间、移动厕所等一批新型旅游厕所,实时更新完善《全国旅游厕所管理系统》平台数据。推动旅游厕所上线标注和“一厕一码”工作,助推旅游厕所服务品质提升。

增强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引导A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全市优秀导游讲解员大赛,建设高素质的导游讲解员队伍,培养一批具有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良好职业操守的三明文旅宣传“形象大使”。完善一批高水准的旅游配套设施,支持各地建设一批观景台、自驾车露营地等,健全完善中英文标识标牌系统和游客中心、停车场等服务配套。

专栏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周周有戏看”、群众广场文化、农村电影放映和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继续实施政府购买“三百”工程,拓展以“城市下乡服务、乡村进城展演”为主的流动文化服务,完善“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机制,深入开展“三下乡”等集中示范活动。

“半台戏”配送:是三明市开展公共文化系列项目下基层服务的统称,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配送的模式是“上级配送一部分,地方组织一部分,群众参演一部分”,通过三级配送,四级联动、分级购买,形成“一台戏”。配送的主要内容包括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公益讲座、主题展览、培训辅导等。

政府购买“三百”工程:即百场演出、百场讲座、百场展览。该项工程纳入市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

一厕一码:建成一个旅游厕形成一张二维码。市民及游客通过扫描贴在厕所入口处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公厕考评监管系统,页面展示厕所的面积、厕位数量、完工日期等信息,市民、游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厕所进行评价、建议和投诉。

 

第二节 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全方位推进三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超越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和抓经济促全局理念,推进“三抓一促”,努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争创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把三明市打造成为全国、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

优化旅游发展布局。逐步完善“一带二区二窗口”发展布局。“一带”即以三明市区为中心的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旅游带,包括三元、沙县、永安,突出城市休闲、研学培训、小吃寻味、会务商务功能,沿沙溪河流域构建城市旅游带。“二区”即以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为主的北部山湖洞生态度假旅游区,包括泰宁、建宁、将乐三县,突出碧水、丹山、溶洞等特色,着力开发自然科考、康养度假等产品;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为主的西部客家红色文化体验旅游区,包括宁化、清流、明溪三县,突出红色文化、客家风情、养生泡汤等元素,重点开发红色教育培训、客家寻根祭祖、温泉疗养度假等项目。“二窗口”,尤溪县作为对接福州都市圈的旅游窗口,着力开发周末休闲旅游;大田县作为对接闽南厦漳泉地区的旅游窗口,深入开发茶旅康养。

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支持建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元、沙县、永安、大田等县(市、区)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泰宁、沙县、将乐、永安、尤溪等地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继续保持A级景区创建全省领先水平,加快推进万寿岩文旅小镇、将乐玉华洞景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景区等创建5A级旅游景区,支持泰宁九龙潭、宁化天鹅洞等创建4A级旅游景区,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市“县县有4A”,到2025年新增国家4A级景区10家以上。

打响泰宁世界级品牌。持续打响泰宁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品牌,推进开发丹霞观光、高山度假、古城体验、研学旅行等旅游产品,培育滨湖康养、影视文创、运动休闲等新型业态。支持泰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推动泰宁旅游转型升级。

培育文旅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三明文旅集团、泰宁旅游集团、三钢文旅公司等龙头企业,以资源整合、兼并重组、资本运作等形式,优化股权结构,集聚文旅资源要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三明旅游产业发展龙头企业;积极对接世界一流品牌和国内30强旅游集团,支持各类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参与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到2025年,培育超过10家规模以上文旅企业。对首发上市的文旅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主营业务为旅游的企业,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亿元的,每个给予30万元奖励。

打造文旅标志性项目。支持品牌项目建设,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万寿岩文旅小镇、沙县古韵虬城小吃慢镇、尤溪朱子文化园、大田国家茶叶公园等项目建设,融入中医药基地建设。打造万寿岩文旅融合新高地,以“创5A、申世遗”为目标,发挥万寿岩是全省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品牌效应,提升研学教育、党建、工建培训、文化旅游职工疗休养产品业态,增强万寿岩文旅融合的教育培训、旅游聚集、经济带动作用。

构建文旅全产业链。扎实开展文化旅游“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役行动,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红色文化、生态优势,立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闽东南和成渝汉五个片区,积极发挥商会资源优势,开展招商对接活动,推动引进一批规模较大、带动作用较强、能补短板的重大项目。探索采取有偿委托经营等方式,引进上海锦江、携程、深圳华侨城、华强方特等文化和旅游龙头企业,引导三明本地小微旅游企业融入龙头企业产业链,嫁接发达地区先进理念、成功经验,为三明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资金支持。借助海峡两岸(厦门)文化博览交易会、海峡旅游博览会、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国际旅游节、海峡两岸林业博览会等节展机会,开展文旅康养产业专场招商和推介对接活动。

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加强重点创意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加大对创意设计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创意设计业,激发中小微设计企业、设计工作室和个人设计师的创意活力,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微创意设计企业。争取打造1-2家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企业。重点发展原创动漫游戏产品的创作、出版和发行,以及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开发、生产和服务。支持三明学院继续开展动画游戏专业人才培养和科研、泰宁古城文创孵化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三明优秀原创动漫作品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广,推进动漫内容创作、形象设计、节目制作和版权交易。积极支持原创影视剧、音乐剧、歌曲、话剧、儿童剧、三明地方戏的创作生产和推广营销。支持福建(泰宁)影视基地发展成为产业链完整的影视演艺娱乐产业集聚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影视文创产业,形成包括影视制作、演艺演出、营销推广、衍生品开发等在内的全产业链。

专栏2. 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202010月,国家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文旅产业发〔202071号),启动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申报评选工作。试点城市要求包括,人均文化支出增速、旅游收入增速位居所在省前列;强化政策保障,构建文化和旅游消费良好政策环境,机制体制;增强供给能力,提高文化和旅游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程度;创新业态模式,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空间新时间。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

 

第三节 优化现代旅游要素体系

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餐饮体系。弘扬三明地方特色美食,提升沙县小吃、客家小吃、永安小吃、三明传统药膳等特色小吃,加强菜品研发,打造“全宴三明”特色美食产业链群,培育形成有竞争力的餐饮品牌和企业集团。鼓励各类餐饮机构融入文化内涵、科技内涵,沉浸式消费场景。鼓励支持沙县小吃等地方特色小吃开通线上全产业链美食品牌馆,延伸餐饮二销产业链。积极举办“中国绿都·全宴三明”全市地方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中国(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等活动。

构建层次多样的旅游住宿体系。对接引入自带流量国际知名品牌精品酒店,大力推行品牌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人性化服务和智能化发展,重点发展度假型、家庭亲子型、文化型、会议商务型、主题型酒店及特色精品民宿,鼓励发展自驾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等新型住宿业态,形成结构合理的住宿体系。

打造“快进慢游”的旅游客运体系。支持沙县机场按照国家开放口岸标准改(扩)建,推动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便捷通高速工程,争取4A级及以上景区开通旅游专线、班线客车,优化景区公交线路,实现机场、车站到主要景区公共交通无缝对接。通往景区公路增设一批观景台、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等设施,提升环闽高铁接驳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自驾游服务和休闲功能。支持泰宁、建宁、宁化利用福银高速、莆炎高速、泉南高速服务区,打造入闽通道旅游文化驿站。在各主要景点配备充电桩,完善跨区域租车还车网络。开发交旅融合新产品。提升出租车、网约车、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水平。

发展全新升级的景区景点体系。挖掘资源,积极开发亲子、游乐、康养、运动、度假等新业态景区,创建打造一批新景区。利用存量资源,重构景区时空,实施景区微改造、精提升,推动传统景区创新改革,强化文化赋能、科技赋能,谋划新业态、构建新空间、营造新生活。重点建设万寿岩文旅融合项目、三沙生态旅游区、华强方特主题乐园等区域标志性文旅产品,提升市区“一河两岸”景观风貌和旅游品质,推出“水上游三明”等夜游项目。打造泰宁九龙潭、沙县七峰叠翠等一批夜景网红打卡点,提升“明品明味”街、沙县文昌街、尤溪朱子古街等文创市集、美食街区品位。

优化品质放心的旅游购物体系。发展土特产系列伴手礼,发展旅游特产经济,依托市投资集团等国有企业,以连锁经营模式推广销售“明品明味”品牌产品和特色伴手礼。活化非遗传承技艺,加大文创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培育1个省级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8家旅游商品生产龙头企业,在市区开设常态化文创集市。鼓励在A级景区、星级宾馆等场所建设“大众茶馆”“特色商品体验馆”“闽菜馆”等品牌门店,提升游客体验感,到2025年实现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大众茶馆”全覆盖。

建立健康多元的旅游娱乐体系。打造旅游演艺精品,推动三元、泰宁、尤溪等具有潜力的区域发展不同层级、不同体量的文旅演艺项目,支持宁化、清流、明溪、建宁、泰宁等县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培育大型实景演艺剧目。发挥市属文艺院团优势和作用,依托“周周有戏看”“夜三明百姓大舞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等活动,组织高雅艺术、非遗表演等走进景区、街区,提升旅游演出质量。持续在重点景区、商业繁华街区常态化开展街头演艺活动。

专栏3. 优化现代旅游要素体系

三沙生态旅游区:位于三元区与沙县区之间的沙溪河北岸区域,衔接的中间地带,东接沙县凤岗街道,西连三元陈大镇,南临沙溪,北靠沙县富口镇,规划面积约168平方千米,境内游大佑山、小佑山、瑞云山、七仙洞、淘金山、水美土堡等景区点,还有水美村、盖竹村、山氽村3个传统村落等资源。加快三沙生态旅游区规划建设,围绕“大三明”中心城市发展,进一步优化三沙生态旅游区总体开发方案,正确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三沙生态大道,完善交通路网,加大宣传推介和招商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分期分批推动开发建设,植入康养、度假、文旅休闲功能,逐步建成城市郊野型旅游区,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

新阳中心片区:新阳中心片区范围涵盖尤溪县新阳镇、管前镇、八字桥乡和大田县广平镇、奇韬镇、文江镇、梅山镇等7个乡镇,面积约1071平方千米,境内有闽湖、五龙山生态旅游区等3A级景区,还有双鲤村、大坋村、香坪村、万宅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等资源。新阳中心片区建设工程,依托逐步形成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入推进新阳中心片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产品业态,补齐发展短板、突出特色优势,将新阳中心片区打造成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板。

区域标志性文旅产品:指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发展方向,有利于培育区域核心产品竞争力;有利于地方多元产业融合、辐射带动性强;投资体量大,现在或将来形成重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综合性产品项目。我市区域标志性文旅产品项目如万寿岩文旅融合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静心泰宁”中国文旅康养胜地、尤溪朱子文化园、永安抗战文化音乐小镇、建宁莲海玉家、沙县区水美土堡乡村旅居综合体、将乐文博小镇等。

“一县一园区、一县一品牌、一县一实体”:每个县(市、区)培育一个在全国有知名度、在全省有影响力、在全市叫得响的特色文化品牌,围绕各自的重点文化产业打造一个文化产业园区,扶持壮大一个在县域范围内能对文化改革发展起到龙头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骨干企业或投资运营实体。

 

第四节 保护利用优秀文化遗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全市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增强文化发展软实力。

加强考古和大遗址保护。以万寿岩遗址为龙头,推进史前遗址考古研究和保护利用,修编《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保护规划》,全面统筹万寿岩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结合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和重点课题研究,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成立三明文物考古研究机构,统合全市考古力量,进一步提升三明考古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好基础建设中文物调查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完成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运营工作,有序实施南山遗址、岩仔洞遗址等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实施革命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发掘利用工程,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以长征主题、抗战主题和红军标语保护利用为重点,全面实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程。“十四五”期间,争取完成100处革命旧址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工程。推进红色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利用,实施中央红军长征、东方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线性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加快长征文化公园(三明·宁化段)建设。加快建成宁化县中央苏区革命纪念馆、尤溪中央苏区厅,全面提升其功能设施和展陈水平。谋划储备一批红色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中央苏区县泰宁“一园五星”等红色文化保护提升项目,建设永安抗战文化公园,推动抗战文化遗存与旅游资源融合,促进保护和活化利用。结合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及精品线路,选取1-2个自然禀赋好、开发价值高、群众积极性大的革命旧址相对集中的村落,打造红色文化示范项目。筛选一批革命旧址申报升格为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加强文物基础工作。开展文物资源专题调查,完善常态化文物登记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建成文物保护单位数据化管理系统。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推进革命文物保护信息化工作。加强文物源头管控,落实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抓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推进不可移动文物定线落图,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组织编制大型古建筑群、大型古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专项保护规划,实施一批以特色古厝、乡土建筑为主体的重大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建立全市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推广手机APP巡查系统,实现对全市文物点以上文物日常巡查全覆盖。聚焦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聚焦未批先建、未批先迁、未批先拆等法人违法行为,将专项行动和常态监管相结合,形成文物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安全防范措施,积极推进文物消防、技防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代高新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加快“三防”工程实施,力争五年内实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做“三防”工程达到100%,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智慧安防消防系统建设达到80%以上。推广中国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永安试点经验,吸收青年志愿者参与文物安全工作,充实文物安全工作力量。

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统筹博物馆建设,“十四五”期间,新建一个遗址博物馆,县(市、区)国有博物馆馆舍基本达标。强化博物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开展大馆带小馆、国有博物馆指导非国有博物馆活动,推动博物馆开展借展、联展、巡展合作,促进馆藏资源、优秀展览的共享交流。扩大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重点建好三明城市文化广场红色雕塑等新型文化地标,加强文博集聚区规划和县级博物馆新馆项目建设。加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推广以博物馆业务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博物馆发展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和进校园活动。统筹农村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加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申报、认定和保护。开展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公布,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建设一批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非遗传习中心和生产性保护项目,建好市、县级非遗特色展示馆。指导县级相关部门,加强濒危非遗项目的抢救工作。

加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打响客家祖地品牌,抓住我市纳入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契机,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建设一批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传习中心和生产性保护项目,建好三明市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一批县、乡、村特色展示馆。进一步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统筹农村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和保护。推进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工作。

加强闽学(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实施闽学(朱子)文化生态保护工程,着力构建闽学(朱子)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和地域文化发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打造将乐杨时纪念馆、将乐县岩仔洞考古遗址公园、海峡两岸(尤溪县朱熹诞生地)文化交流基地、尤溪县朱子文化园(二期)、尤溪朱子古街等项目。

专栏4.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保护提升项目,中央红军从泰宁转战长征沿线的红色遗址、旧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旧址(大福圳民居)、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旧址、中央归化县东南区委旧址(郎官第)、忠山红7军团部旧址(陈家大院)、红四军筹款处旧址、林畲红军史迹群、长校红军标语遗址群、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胡坊红军旧址群、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少共国际师指挥部旧址修缮工程。

革命文物展示工程:凤凰山-曹坊长征出发核心展示园、永安抗战文化公园、泰宁东方军主题纪念馆、中央红军转战长征泰宁旧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宁县反“围剿”主题文化园、红军无线电通讯纪念馆、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旧址、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

革命旧址群修缮提升工程:贯彻落实《福建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以长征主题、抗战主题和红军标语保护利用为重点,全面实施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利用工程、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程。到2025年,力争完成100处革命旧址保护修缮、陈列展示工程。推进红色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利用,实施中央红军长征、东方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线性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加快推进红军长征出发地革命旧址群保护项目。用好苏区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原中央苏区革命旧址保护维修展示利用等专项资金,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和监督审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谋划储备一批红色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永安抗战文化公园,推动永安抗战文化遗存与旅游资源融合,促进保护和活化利用。结合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及精品线路,选取1-2个自然禀赋好、开发价值高、群众积极性大的革命旧址相对集中的村落,打造红色文化示范项目。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20197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17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为主题,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涉及包括福建在内的15个省区市。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中,宁化、清流、建宁、泰宁、明溪5个县列入主体建设范围;宁化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重点展示园列为规划建设重点展示园;宁化—长汀集中展示带、宁化—广昌—石城—瑞金集中展示带列为规划建设集中展示带;宁化、建宁列为首批“文旅融合示范区”创建单位;宁化凤山村列为建设沿线红军长征村;宁化确定为开展首批创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历史步道宁化段列入首批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贯彻落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配合做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段)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政策,推动三明段更多建设项目列入规划盘子。紧抓建党一百周年重要节点,率先建成35个标志性产品项目,突显长征出发地重要地位。结合红色旅游发展,合理布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建设项目,力争到2023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建设统筹协调推进局面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运营高效、监督规范的管理模式初具雏形。到2025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三明段)软硬件继续提升完善,展示水平不断提高,功能更完备、形象更鲜明、品牌更知名。

万寿岩大遗址保护开发利用工程:重点围绕万寿岩遗址本体保护,修编完善保护规划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和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加强对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充分利用中科院科研科普基地落地万寿岩为契机,借助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端科研院校,引智借力,加强万寿岩遗址学术研究,培养三明本地科研队伍。优化提升展示利用水平,加强博物馆数字化展示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建设,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文物展示利用手段和形式实现突破。持续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建设一批整体性保护重点区域、传习中心和生产性保护项目。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村落的申报、认定和保护,建好市、县级非遗特色展示馆,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三防工程:“消防、安防、防雷”等三项文物安全保护工作。

“互联网+文物安全志愿者行动”APP服务平台:包括全市文物巡查点定位图、志愿者文物安全巡查业务流程、文物安全保护知识学习、文物应急防护等四大版块,能对巡查人员的位置实时定位,提供定点位置上报、电子围栏功能;及时将巡查中发现问题形成工单上报,由后台管理员进行答复和问题跟踪;志愿者对文物保护的相关法规和知识在线学习;可扩展开通无人导览、虚拟数字博物馆、文博大数据等功能。

文物保护“四有”工作:指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九条规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

定线落图工作:指明确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和建筑控制地带的四至边界,提出具体保护控制要求,并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将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四至边界落实到1:5001:1000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规划中,形成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建筑控制地带图。

第五节 繁荣发展地方文艺事业

繁荣发展地方文艺事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会贯通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繁荣有理想的文艺事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繁荣发展文艺创作。牢记重要嘱托,建设“一区六城”,推出一批有三明元素、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福建省艺术节等文艺赛事,精选12台新创舞合艺术精品申报福建省舞合艺术精品剧目以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设立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基金,鼓励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演艺活动,力争文艺百花奖有新的突破,影视剧创作有新的成果。加大文旅融合力度,鼓励体现三明特色的书画作品融合到景点、酒店、文创产品、伴手礼等旅游产业链中。

加强优秀文艺作品传播推广。加强文艺活动统筹,加大文艺作品宣传推广力度,创新艺术传播渠道,开展百姓大舞台、周周有戏看等文艺惠民演出,提升书画院、美术馆、非遗馆开放力度和管理水平,激发市民游客参观游览的积极性。深化红色题材作品创作,常态化开展红色情景音乐剧展演和红色三明故事宣讲,讲好领袖为民情怀故事。实施“三下乡”“半台戏”“夜三明”百姓大舞合等文化惠民活动,建好泰宁影视基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繁荣地方戏曲。开展地方戏曲普查,加大泰宁梅林戏、尤溪小腔戏、沙县肩膀戏、永安大腔戏、大腔傀儡戏、杂剧做场戏等地方戏曲的保护力度,加强传承人培养。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文化市场投放各类地方戏曲节目,吸引更多的观众喜爱地方戏曲。做好“互联网+地方戏曲”文章,利用网络的优势积极传播和大力推介地方戏曲,培育观众的观剧习惯。

专栏5.繁荣发展地方文艺事业

“互联网+地方戏曲”:充分利用微信等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为传统戏曲宣传寻找新的途径,并力求打破传统广播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面向广大受众打造有影响的传播中华戏曲艺术的新媒体互动平台。

 

第六节 促进新闻出版广电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新闻出版指导监管。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加强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建好全媒体传播体系,以优质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传播效果。着力打造新闻精品栏目、节目,培养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播,全力冲刺中国新闻奖,力争年度福建新闻奖有更大的丰收。开设一批与市场粘合度高、具有市场潜力的广播电视品牌节目,提高直播“带货”能力。发挥明台缘、新侨乡等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办好侨刊侨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舆论支持。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坚持“正确方向、一体发展、移动优先、科学布局、改革创新”的工作原则,抢抓国务院支持我市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推动市县融媒体中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全媒体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打造全域媒体融合发展高地,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打造智慧广电媒体。进一步完善“中央厨房”技术支撑平台功能,打通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及移动新媒体等技术后台,真正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完成高清化改造,提高电视信号播出品质。综合运用5G+AI+AR/VR技术,丰富广播播出方式,实现可听可见,建设一套安全、高效的媒资系统。

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加快建设千兆小区,建设高水平全光网络,实施有线电视网络IP化、云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和内容支撑能力,推动有线电视网络“云、网、端”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融通共享和智能协同,着力构建高速、泛在、智慧、安全的新型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具有广电特色的5G网络,为用户提供超高清(4K/8K)、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物联网等新业务新业态,多层次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融合福建广电高清互动云电视,丰富县级融媒体技术平台功能,开发适应数字生活需要的智慧产品,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视听体验和消费服务。统筹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至2025年,建设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与各级预警信息系统有效对接的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全面提升安全播出、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推进智慧运维和智慧监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丰富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以“书香三明”等全民阅读品牌为抓手,推进全民阅读“七进”工作向纵深发展,在“4·23世界读书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集中开展阅读沙龙、周末讲坛、亲子共读、数字阅读、朗诵大赛等面向不同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形成“全城阅读、全年阅读、全媒体阅读”的良好氛围。促进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推进农家书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融合,与新华书店“新华书屋”建设相结合,与村邮站、电商平台、美丽乡村驿站建设相互支撑,与基层图书馆互联互通。支持实体书店建设,持续完善书店扶持政策和奖补措施,鼓励实体书店创新经营、转型升级,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成成复合式文化创新和消费综合体。

推进印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印刷业创新升级,倡导印刷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落后生产方式,倡导“绿色化、数宇化、智能化”的印刷企业发展模式。鼓励企业参加全省示范印刷企业评选,发挥印刷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著作权保护为经济发展服务”工作主线,以中关村科技园落户三明为契机,加快推动“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建设,支持举办木活字印刷术进校园、进社区及印制地方文史资料等传承活动,加强我市印刷文物调查、整理和统计工作。

加强版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面加强版权保护工作,完善版权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作品自愿登记工作的社会宣传,加强对市内优秀传统文化作品挖掘和版权登记指导推动我市版权登记作品类别、范围扩大和数量、质量提升;加大版权宣传工作力度,持续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推动版权宣传、教育、培训和服务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以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版权意识,形成尊重版权、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健全版权创造、保护、使用和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巡查与开展专项行动惩治力度,营造和维护合法有序的版权环境,持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推进三明市版权示范园区创建工作。

专栏6.扎实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事业

全民阅读“七进”:指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

智慧广电产业提升工程:推动“智慧广电+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应急广播体系、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完善广播电影电视覆盖和新闻出版服务网络。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水平,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高水平传播体系。

“剑网”专项行动:持续组织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专项行动,会同市通信、公安、网信等部门开展互联网版权集中整治,建立全市互联网企业主动监管名单,严厉打击网络和数字环境下的侵权盗版行为。

 

第七节 强化文旅综合市场监管服务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升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能力,构建文化和旅游监管服务体系,有效规范全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营造开放、创新、和谐、有序的文化和旅游优质发展环境。

完善文旅市场监管机制。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实施民法典、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旅游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建立健全文旅行业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机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绩效考评制度,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及“体检式暗访”执法机制。依法依规实施信用监管,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机制。

构建文旅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文旅、公安、应急管理、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加强对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重要设施设备、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安全监管,强化对玻璃滑道(梯)、玻璃栈道、悬崖秋千等新业态项目安全监管。建设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事前预防、事发预警、事中救援、事后重建机制。指导旅行社、A级景区、星级饭店加强服务安全及应急管理,经常性开展应急救助技能培训,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安全检验、监测和评估,压实主体责任。

提高文旅市场监管效能。深入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建设,深化“扫黄打非”工作,扎实开展两大集中行动,全面落实五大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放心游福建、满意在三明”服务承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持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总结推广“1+3+N”旅游综合监管做法,加大对“不合理低价游”、无证导游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文明旅游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整治旅游不文明顽疾陋习,建立文明旅游红黑名单制度。

优化文旅行业服务指导。强化行业协会自律建设、完善内部治理,发挥三明市旅游协会的作用,促进资源整合、集成,拉长产业链,提升整体发展能力。鼓励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旅行社等旅游企业适应“后疫情时期”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加快转型,重视个性化、品质化产品的开发,重构发展模式。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升导游队伍能力素质。加强行业培训教育,完善培训“云课堂”,开展服务技能竞赛、建立多元化培训机制,提高培训内容和对象覆盖面,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和服务质量提升。继续深化文旅市场“放管服”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第八节 深化文旅宣传推广和区域协作

围绕打造全国、全省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标,持续加大三明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深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沪闽(三明)旅游合作,立足大众旅游和智慧旅游新趋势,针对消费群体年轻化、旅游体验性和个性化需求新特点,突出做好城市品牌、重点市场、重点客群、重点产品、重点文旅活动、重点宣传推广渠道等文旅宣传推广工作。

提升文旅城市形象。围绕奋力创建“一区六城”的努力方向,开展三明城市品牌宣传,持续打响“风展红旗如画”“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满意在三明”等品牌。强化品牌引领,围绕三明城市品牌,提炼各具创意的县(市、区)文旅品牌,构建以全市旅游形象品牌为龙头、县级品牌为支撑、景区品牌为基础的文旅形象品牌体系。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用文旅方式讲好三明故事、传播三明经验、展示三明形象。

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统筹整合各类宣传资源,积极对接国家省级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好全市相关部门的宣传阵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引进有一定影响力的综艺品牌节目,适时拍摄微电影、纪录片等。聚焦“两微一端”、抖音、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相关文化旅游资讯、攻略、短视频等,拓展符合年轻群体的宣传阵地。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市级国有企业以市场化方式与各地旅游企业合作,重点推出“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康养之旅、逛吃之旅、红色之旅、寻根之旅和医养之旅“五大主题线路”,积极融入全省10条精品线路,不断优化产品、完善服务,推动线路做精做特;主动融入全省“人文海丝”工程,积极参与海丝沿线地区的文旅交流合作。

强化文旅市场推广。持续开展“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大型主题营销活动,借助“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海峡旅游博览会、厦门文博会、福建旅游生活展、上海旅游节等展会及节庆活动,增加三明文旅的曝光率。精准拓展国内客源市场,瞄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及福州、厦门、泉州等客源地,以市场为导向,细分客源地和游客群需求,开展差异化、精准化宣传推广,探索建立市场化产品创新研发机制,精准开展客群画像和品牌营销。

巩固县域联盟发展。巩固提升三明绿色旅游推广联盟和三明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发展水平,继续秉承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品牌共创原则,通过联合策划、组织旅游市场推广营销,推广红绿联盟旅游形象资源、共同打造宣传阵地和平台、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促进区域旅游消费交流互动,进一步激活联盟内内文旅及相关消费的活力与潜力,为繁荣县域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加动力。持续发挥三明品牌景区营销中心作用,为市域内品牌景区市场拓展营销赋能。

深化区域旅游协作。借助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大武夷旅游联盟等区域协作平台,加快建立区域间旅游线路对接、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的旅游联盟机制;深化厦门、三明两市山海协作,为市民量身定制发行“厦明山海康养卡”;充分发挥三明市“两水”、“两园”旅游对接和客家文化、朱子文化、抗战文化、宗亲文化、开闽文化等独特对台优势,加强与台湾旅行商业同业公会的交流协作,建立稳定互动的沟通渠道,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

持续沪明旅游合作对接。以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暨沪闽(三明)旅游合作对接会合作成果为基础,持续与上海相关部门、协会和企业的跟踪对接,发挥三明疗休养优势,积极开拓上海客源市场,紧盯上海签约企业以商招商加强对接,抓牢宣传资源加强展会互推、广宣互换,有效提升三明在上海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不断提高沪明合作的广度、深度和幅度。

专栏7. 深化文旅宣传推广和区域协作

城市名片宣传工作:2020-2022年,为抢抓互联网、信息化发展机遇,进一步整合品牌资源,市委市政府牵头开展的一项全领域、有组织、大范围推动三明城市品牌宣传推广特色工作,致力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城市名片。

“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大型年度“旅游+互联网”主题营销活动:2016年创办,采取“主题定位+产品创意+活动策划+线上推广+线下执行”的方式,突出“主题创意显特色、运作模式贴市场、营销形式接地气、整合传播多渠道”四大特点,采取线上“话题、达人”+线下“活动、市场运作”等手段,形成“旅游+互联网+O2O”的营销模式,每年创新四场主题活动,目前已形成20个持续举办的主题活动。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形成“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闭环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定期研究旅游发展重大事项,对各地引进大企业、大平台和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通力配合,齐抓共促,细化政策措施,形成合力推动文旅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县(市、区)要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力度,抓好工作落实。

二、加大财政支持

用好用足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加快推动新时代三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将文化和旅游发展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2022年市级旅游专项资金增至1000万元,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到2025年达到1500万元。市级财政奖补资金重点向市本级倾斜,对本市新创建的省级、国家级品牌文旅企业实施奖励。对旅行社开展引客入明旅游奖励。对创新体制机制,招大引强成效显著的,实行财政资金专项奖励。鼓励县(市、区)设立专项资金进行相应政策配套。

三、保障土地供给

用地方面,支持探索旅游综合用地开发模式,对在城镇开发边界(城市和乡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以外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建设用地,依据建()筑物占地面积及必要的环境用地等点状布局,依法依规供应土地。用林方面,争取将旅游项目涉及的道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列入基础设施或公共事业和民生项目。经依法批准的基础设施、省级以上重点的民生保障项目和公共事业项目,允许使用二级、三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林地;依法批准的基础设施、非省级以上重点的民生保障项目和公共事业项目,允许使用三级保护的生态公益林林地。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森林步道,可列入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文化和旅游管理“放管服”改革,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体制机制,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探索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制度,拓宽旅游富民渠道,创新乡村旅游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通过旅游业增收致富。全面开展数字化改革。探索对企业经营的包容审慎监管和容错机制,加大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措施应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行业协会和其他文旅类社会组织建设,逐步引导承接政府转移的部分职能。深化国有艺术院团改革,推动保留事业体制的文艺院团理顺管理体制,支持国有文艺院团、文博场馆在完成公益任务基础上参与旅游演艺、文创产品开发。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把文化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干部培训和人才建设规划,搭建智库平台,建立健全三明文化和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专业学校教育,围绕培养人才、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办好旅游学校、业余体育学校以及其他相关职业学校的教育。发挥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等高校作用,就文化艺术、文化旅游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文旅推广营销等方面开展校地全方位合作,构建多层次、专业化旅游人才培育体系。


附表

三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万元)

责任单位

文化场馆建设(9个)

1

三元文体中心

建设用地占地21.8亩,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其中三元区全民健身中心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球类运动、游泳馆、健身馆等功能区;工人文化宫1.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演艺厅、曲艺馆、书画馆等功能区以及停车场等。

2021-2022

15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2

永安安贞堡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建设1000平方米非遗展馆,布置银元、农耕、非遗、民俗、宗祠、家风家训等国家、省、市级共15项非遗文化遗产展厅;新建1000平方米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杂剧作场戏大剧院、博物馆的非遗文化阵地。

2020-2024

2500

永安市人民政府

3

明溪南山遗址博物馆(县博物馆新馆)

建设集县情综合馆、闽学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南山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博物馆。

2021-2024

80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4

泰宁影视基地

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摄影棚1.6万平方米、影视文化主题酒店、影视道具器材配套服务中心、影视招商培训中心、户外摄影写生基地、龙山影视文化休闲慢道等,并配套道路、停车场、消防、管网等基础设施。

2020-2023

43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5

将乐杨时纪念馆

建立杨时纪念馆,占地面积1820.19平方米,建筑面积3637平方米,主要展陈闽学鼻祖--杨时文物及杨时理学、教育、家训家风、品德等宝贵遗产。

2021-2022

15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6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结合沙县小吃制作技艺的保护开发,新建小吃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建成以饮食类非遗文化为主题,集地域非遗文化保护传承、非遗教育、非遗体验、非遗交流等于一体的传习基地。

2021-2025

83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7

沙县图书、文化、档案“三馆合一”建设

按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图书馆馆舍面积8600平方米,文化馆馆舍面积7300平方米,档案馆馆舍面积6800平方米。

2021-2025

20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8

尤溪文化场馆

一体化建设

文化馆新馆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图书馆新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按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

2021-2025

11000

尤溪县人民政府

9

大田文化活动中心

改造提升

总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包括影剧院及多功能演艺厅、文化活动区、文化产业区、休闲广场区四个功能区。

2021-2023

15000

大田县人民政府

旅游提升项目(13个)

1

三元万寿岩文旅小镇创5A级景区提升

主要建设万寿岩文化广场、古人类特色餐饮及文化演艺场馆、洞穴式民宿;利用旧厂房改造远古文化体验拓展基地,沿线结合“千年寨民俗建筑文化”“万年居闽人始祖文化”“翠云书院闽学四贤文化”等重要文化元素,完成集镇(一河两岸)绿化景观改造提升、岩前集镇滨水古街建设项目、龙鳞坝可视区域立面改造等项目。

2020-2025

50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2

永安贡川古镇创4A级景区提升

项目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提升古城墙、会清桥、进士巷、正顺庙、红色文化遗址、笋帮文化博物馆、古琴博物馆等主景点,新增贡席体验馆、闽笋工业制作展馆,配套水上游乐设施产品、古镇“夜经济”等产品,不断完善生态智能停车场、环保标准道路、星级公厕、以及游览导航、导游标识系统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升景区等级。

2020-2023

25000

永安市人民政府

3

明溪滴水岩景区创

4A级景区提升

实施景区引水、天柱阁修缮、视频监控及广播系统、洞内灯光效果打造、边坡整治复绿和红军战地医院展馆等提升服务细节和管理水平。

2021-2025

50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4

清流李家冷泉小镇

3A景区提升

项目主要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包括新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游泳池、客家民俗创意基地、水上乐园、休闲健身步道、休闲长廊、生态公厕2座、五经魁文化基地、民居院落整治、景区古民居修缮及道路、绿化、消防、监控系统、给排水、供配电等附属设施建设等。

2020-2022

3000

清流县人民政府

5

宁化天鹅洞创

4A级景区提升

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风景名胜资源展示馆(地质博物馆)、生态停车场、景区连接公路改造、天鹅湖及周边景观工程、洞内洞口改造提升、旱洞水洞连通、森林康养步道花海药园等。

2018-2022

20000

宁化县人民政府

6

将乐玉华洞创

5A级景区提升

新建霞客邑道3千米(按照荷载为公路-Ⅱ级设计建设,连接玉华洞至霞客广场),新建杨时纪念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建设擂茶文化广场(占地16000平方米)、南排小巷(文旅特色街区),停车场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

2020-2023

15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7

将乐蛟湖3A

景区提升

新建停车场、青少年运动基地、杨时研学楼、精品民宿、旅游步道等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提升。

2021-2023

5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8

建宁莲海玉家文化旅游综合开发

以玉石文化为主题,新建集参观、旅游、接待、休闲为一体的玉石宫殿--建宁城市客厅;建设一个融入山水自然的度假接待型山水野奢精品酒店;打造山水茶古道休闲养生基地。

2018-2022

50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9

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提升工程

景区游步道25千米,生态停车场4000平方米,景区应急救援通道6千米,视屏监控设施、综合防灾减灾和检测预警设施、垃圾和污水收集、环卫设施等地质遗迹现场保护设施。

2021-2023

23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10

泰宁国家级丹霞旅游度假区建设

占地1.5平方千米,总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建设主题酒店、国际水准度假酒店,建设游乐场所、滨湖生态步道、停车场、旅游商品交易中心等设施;完成度假区内酒店提升,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度假区内美化绿化。

2021-2025

36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11

沙县古韵虬城

小吃慢镇

提升东门古街区、水美土堡群、陈氏大厝、淘金山、小吃文化城、沙溪河“十里平流”水域及周边文旅基础设施。

2021-2025

150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12

尤溪闽湖康养

度假小镇

1.建设接待服务区,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自驾车房车露营地等项目,占地面积30亩;2.建设休闲娱乐区,包括水上垂钓平台、渔人码头及休闲渔街等项目,占地面积150亩;3.建设康养度假区,包括休闲度假民宿、艺术家院子等项目,占地面积30亩;4.建设水上交通线:游船及夜游项目,涉及水面面积20平方千米;5.建设陆上交通线,环湖生态休闲步道50千米。

2021-2025

108000

尤溪县人民政府

13

大田中国·桃源里旅游度假区提升

以桃源里旅客服务中心为中心点,建设花海桃源-养生别苑、冰火桃源-冰火汤度假村、瓜果桃源-智慧农场、古堡桃园-东坂畲寨、溶洞桃源-石林前厝、泥巴桃源-乡野广汤、丛林桃源-森林部落等七个景区。

2018-2025

300000

大田县人民政府

“文旅+”项目(52个)

(一)

“文旅+红色”项目

1

永安洪田马洪红军标语博物馆提升

1、中央红军标语博物馆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2、研学宿舍改造;3、红色故事一条街项目;4、少共国际师纪念馆,在作求堂建设少共国际师纪念馆;5进一步修复旧址、遗址等红色资源。6、智慧旅游系统,完善红色旅游解说系统。

2019-2023

30000

永安市人民政府

2

明溪中央苏区红色

景区提升

以县革命纪念园、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遗址和胡坊中央红军村为依托,对明溪中央苏区红色景区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建设博物馆6000平方米,红色步道5千米,开展滴水岩红军战地医院-万春桥-南山遗址沿线环境整治;提升红四军团部、道南书院(红军夜校)、红军井、红军土堡、红军炮台等革命旧址,建设红色教育素质拓展训练基地3000平方米,廉政文化体验馆500平方米、红色文化宣讲传习所500平方米,革命历史展览馆1100平方米,红军街3千米,红军粮仓100个,红军广场9000平方米,改造红军驿道9千米。

2021-2025

300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3

明溪旦上-御帘

红色旅游区

依托旦上红色绿色古色文化,修整和保护铜铁岭战斗战壕10千米,修缮战斗临时指挥所旧址1000平方米,建设铜铁岭战斗展览馆1500平方米;修缮御帘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1000平方米,御帘雍睦堂红军医院旧址1000平方米,建设红军步道5千米,配套红军广场、红军驿站、红军亭等设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生态观鸟设施建设等工程。

2021-2025

105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4

清流林畲红旗小镇

总建设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绿色康养+红色体验的党性教育与研学旅行标杆基地,主要包括:建设综合楼、营房、展览馆、廉政教育基地及户外红色体验区和冷泉养生基地;完善红军夜校、红军医院及红军烈士墓等红色景观设施建设。

2020-2023

16000

清流县人民政府

5

清流里田、长校

红色旅游区

新建红九军团长校集结转战长征文化公园、长校和里田游客服务中心、里田红色主题公园、红色浮雕、红色教育馆等,修缮保护红军标语、红军101团部、红军医院、锅蒙山战斗红军指挥部、李坊村红军桥、洋庄村农民暴动遗址、廖坊村苏维埃政权遗址等红色遗址,提升完善红九军团经行里田—廖坊—南坑口—馆前行军路线。配套旅游厕所、观光道路25千米、蛟井至温郊温家山20千米重走长征路(路隘林深苔滑体验道)、苏区花园、学习园、红色文化宣传长廊、景观亮化、周边环境整治、绿化工程等,提升江坊、下谢、河排,黄坑、长校村等红军村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2020-2022

31300

清流县人民政府

6

宁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期)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长征出发纪念馆(革命纪念馆改扩建)及广场提升改造等,对2.38万平方米的凤凰山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赤岭红军看病所和4.1万平方米的曹坊红九军团后方机关驻防地旧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等23处革命旧址进行保护修缮及对约150米长的红军街历史风貌修复和长征出发纪念馆(革命纪念馆改扩建)及纪念馆广场提升改造,新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红军街入口广场、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旅游公厕、旅游步道、改建列宁小学、区内旅游干线公路、道路连接线、配套相关设施。

2021-2025

56000

宁化县人民政府

7

宁化长征(主题)

公园

占地12万平方米,按照长征发展顺序,依照现状地形,沿线布置25个长征事件节点,主园路总长2.5千米,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2021-2022

6000

宁化县人民政府

8

建宁中央苏区公园

规划用地面积约80000平方米,对原有西门莲塘、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九人铜像、无线电台旧址等进行文化旅游设施提升改造,开发建设山炮连战斗遗址约200平方米、红三军团指挥部1处、军事瞭望台、红色福道1.2千米,配套建设旅游厕所1座、休憩步道、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莲塘改造及其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2021-2023

12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9

建宁红色水尾4A级景区提升

新建1栋住宿接待设施,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内设100个床位,改造中畲原小学为旅游接待基地,同时改造30栋红色民宿;新建红军超市1个,铺设生态步道2千米,打造千年银杏林写生区,红军长征步行街2千米;进行节点提升改造,完善旅游标识牌、栈道、播音系统等,完成路灯、排污、供水供电等配套建设;实施传统村落保护修复,五大遗址点管理维护,复原王安石在白云寺研学基地,打造山乡体验环自驾游基地,修复太平古寨。

2021-2022

15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10

中央苏区县泰宁“一园五星”红色文化

保护提升

苏区红色旅游游客集散中心4686平方米、红色文化广场6100平方米、少年红军文化主题公园20000平方米;开展泰宁县中央苏区银行旧址修缮995平方米、东方军司令部旧址修缮296平方米、红军标语墙维修500平方米、芦峰山保卫战遗址护坡100米;建设大洋嶂阻击战展览馆18000平方米、大洋嶂牺牲烈士陵园3500平方米;修缮城区、大龙乡、大田乡、梅口乡、杉城镇、新桥乡等省级、县级文保单位革命旧址遗址;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电、消防、安防、生态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污水处理、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工程。

2020-2025

40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11

将乐白莲镇铜铁岭战役遗址保护和文化

旅游建设

将乐县白莲镇保护铜铁岭战役红色遗址保护项目,基地方圆20千米,恢复碉堡6个、修复战壕4千米,红军堡和3个驻地哨楼,建设铜铁岭战役纪念碑和纪念馆,发展民宿、农家乐4-5个,兴建旅游停车场15亩。

2021-2023

5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12

沙县兴国寺红色教育设施建设

利用现有的建筑空间优势,对建筑主体设施修缮建设,提升室内陈列布展,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2021-2022

1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13

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红色文化保护开发

修缮文物旧址、旧学堂等古建,建设休闲步道、民宿客栈、文创街区、农耕文化体验区、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旅游标识、夜景亮化工程等设施。

2021-2025

323000

大田县人民政府

(二)

“文旅+康养”项目

1

永安天斗生态

康养基地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分五期建设:一期生态养生度假区;二期竹产业科技园区;三期旅游度假区;四期特色农业示范区;五期畲乡古镇项目;其中该项目包括天斗生态文明示范区感恩寺异地重建项目。

2020-2025

100000

永安市人民政府

2

明溪心海高端森林

康养项目

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建设服务中心、高端酒店、康养别苑、蔬果园、庄园别苑、香草园、繁花园、博学园、大型音乐喷泉广场,配套健身步道、绿化、景观等公共设施。

2021-2025

500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3

清流天悦小镇

项目占地面积542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548平方米。以建设温泉康养中心为目标,提升天芳悦潭生态旅游度假区,新建产权式酒店,配套绿化及生活功能设施,建设金诃藏药博物馆,开发北斗山景点。

2020-2025

20000

清流县人民政府

4

宁化天鹅洞洞天福地森林康养项目

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风景名胜资源展示馆(地质博物馆)、生态停车场、景区连接公路改造、天鹅湖及周边景观工程、洞内洞口改造提升、旱洞水洞连通、森林康养步道花海药园等。

2018-2022

20000

宁化县人民政府

5

建宁闽源金声玉振生态文旅康养项目

规划用地规模约180亩,打造山水安居,休闲康养、文化体验、旅游度假、场景商业、商务会议、住宅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康养综合项目。

2021-2028

100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6

泰宁滨湖生态康养园

规划金湖沿湖开发建设滨湖生态康养园,主要建设地博苑提升、牧心谷、甘露别院、福旅闽江饭店综合体、国宁养老基地、境元茶旅康养园、景阳书画院、上坊国际岛、马鞍山文旅开发等项目,并配套环湖生态步道、观景平台、生态护岸等。

2019-2025

123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7

将乐龙栖山森林

康养小镇

1、实施猴园(野生动物救助站)、梅花鹿苑提升改造项目;2、建设检查站,进一步提升森林康养管理和服务水平;3、实施“龙栖山康养中心”(二期)、“龙栖山居”(二期)提升改造项目。

2021-2022

5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8

将乐常上湖森林

康养基地

新建月畔假日酒店、康养步道3千米,建设精品民宿10000平方米等旅游配套设施。

2021-2023

20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9

将乐深呼吸健康

大公园

包含:华山和五马山康养森林公园项目:以山间道路为主要依托,以山地为主要地形,建设以绿道和木栈道为主的步游道和骑行道(从北门华山口至西门养老院环山横跨五马山公园15千米绿道)。新建山地自行车绿道公园项目:新建虎头山白云山山地自行车绿道20千米,利用原有矿山公路进行改造建设。改造滨河南滨河北公园,新建朱林溪、龙池溪、横坑溪水系沿岸景观公园。新建三华南路喇叭口片区湿地公园建设,结合城区高铁沿线四中周边、杨时文化园、杨时公墓公园建设健康体育步道项目。

2021-2025

30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10

沙县七峰叠翠特色

滨水步道

建设特色滨水步道长约1521米,宽3米;平台面积约:95.85平方米,观景桥50米,亭子:建筑面积62.8平方米,框架结构、仿古木结构,檐口高度:9.3米。

2021-2022

2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11

沙县马岩康养谷

提升改造马岩一期项目,打造特色农业、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生态康养等四大功能区,引入山地自行车、越野车基地项目,新建研学中心、体检中心、中医药体验长廊等。

2021-2026

30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12

大田桃源最氧

睡眠小镇

总面积4600亩,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7300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面积5790平方米,主要建设休闲木屋、多功能会议室、休闲娱乐中心、健身中心、客房、餐厅、厨房、展览馆等配套设施。

2019-2025

11000

大田县人民政府

13

三明生态康养城

总建筑面积60-70万平方米,打造康养产品为核心,教育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优势的大型综合社区,围绕颐养、教育、康乐、商服、文旅五大板块,打造生活体验至上的福建第一生态康养城。

2020-2024

500000

生态新城工贸区

(三)

“文旅+乡村”项目

1

三元小蕉两岸乡村融合示范项目

建设成为以陶人生活为载体的集民宿、康养、台湾精致农业,文创、台湾高校学术交流中心、台湾高校青年创业平台的田园综合体。

2019-2023

8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2

三元洋溪特色小镇

项目占地面积3000亩,建设提升兴尚老街、中央坂农业产业园项目、改造还原供销社、粮站、大队部、知青楼、罗氏邓氏老宅等11个场所、在过山地块一侧民宿休闲区、建设竹石休闲公园、花卉观赏、高空滑伞、建设滨水休闲区、建设亲水乐园、滨水景观长廊、策划成立洋溪文旅小镇产业发展平台。

2020-2024

30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3

永安青水畲寨

保护提升

1.畲族古建筑保护工程;2.畲族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实施文化进校园、进村居等畲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3.村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畲族传统建筑风格的立面改造,拓宽村内道路,实施文江溪流域青水畲族乡段安全生态水系建设项目;4.发展畲族文化产业工程,打造集聚传统手工艺、文化创意设计等民间艺术团队产业。

2021-2025

5000

永安市人民政府

4

清流赖坊镇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升

整合大丰山、樱花园、茶博园、马氏宗祠、赖坊古民居等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接待中心、乡宿、交通配套等工程,打造4A级景区。

2021-2023

12000

清流县人民政府

5

建宁修竹村乡村振兴荷蟹园

新建木栈平台4处、栈桥200米、水上梅花桩、吊环臂力桥一座、观景平台4处、生态田埂路1500米、休息亭6处、夜景灯光200米、步栈道1000米、水上游乐设施7个、改造淋浴房600平方米。

2021

3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6

建宁海峡云上牧歌田园综合体

建设包括高山养殖区、生态体验厅、百果园采摘区等,打造集奶源、研发、生产、休闲康养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型高新科技产业园。

2019-2022

20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7

泰宁两岸乡村融合民宿休闲产业发展

用好“两水两园”平台,在现有海峡两岸乡建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际溪村、崇际村、水际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乡村文旅休闲旅游项目,推动农旅融合,着力推进“耕读李家”际溪村田园民宿、滨湖休闲康养民宿、古城明清古建民宿等特色民宿群落。

2021-2025

12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8

沙县水美土堡群乡村旅居综合体

开展乡村振兴改造工程,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县水美土堡群的历史文化特色及水美村优质的自然风光为支撑,引入乡村休闲、旅居养生、文创研学、农业观光等相关业态,打造以水美土堡群为主体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2020-2023

13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9

沙县红边茶文化

产业园

项目以夏茂人民公社茶厂为主阵地,以弘扬传统红边茶茶文化为主内涵,规划建设总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沙县红边茶文化馆、生态体闲观光茶园、旅游民宿餐饮等。

2019-2022

1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10

尤溪桂峰村古民居

保护修缮

重点对桂峰村古民居进行全面性修缮,对古官道进行修复,对重要节点进行景观的改造提升、人工湖新建等项目。

2021-2025

5000

尤溪县人民政府

11

尤溪联合梯田创4A级景区提升

修复农业遗产景观,建设“梯田十景”等最佳观景点,创新梯田旅游产业态体验,按照4A级景区标准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

2021-2025

20030

尤溪县人民政府

(四)

“文旅+研学”项目

1

三元万寿岩-格氏栲文旅康养项目

万寿岩片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闽人源文化广场、古人类特色餐饮及文化演艺场馆、洞穴式民宿,利用旧厂房改造远古文化体验拓展基地。格氏栲片区对现有设施改造提升,建设森林学社,拓展儿童研学、亲子互动、健身修养、森林游憩等康养体验项目。

2019-2022

21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2

永安抗战文化公园

1.永安抗战遗址群本体修缮、安防消防设施建设;2.永安市博物馆总馆、分馆建设;3.抗战文化研学基地等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4.文创产品开发利用、基本接待设施建设,到交通干线的连接路;5.解说教育系统、游客信息服务设施以及环境整治。

2019-2025

30000

永安市人民政府

3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寨下)科普教育

提升

建设一批地质科普、自然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教育及公园科普项目,新建研学旅行集散中心、水街、生态停车场、地质科普展厅,丛林辨识穿越、森林速滑等体验性项目,及其配套服务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

2019-2023

5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4

泰宁大金湖研学营地

渔村研学营地,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设攀爬挑战区、模拟体验区、中空拓展区等活动区域,户外集训区;耕读李家中小学生劳动实践示范基地扩建农耕体验区,建设农业种植、体验实训基地,种植茶叶500亩,配套建设茶叶种养、采摘、茶艺演学、农作物耕种、果木培植等体验项目;大田乡建设研学大楼、乡村文化体验区、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展示点。

2021-2025

8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5

将乐“两山理论”

休闲康养建设项目

1.依托常口村及回头山的森林康养休闲旅游产业,配套住宿及相关产品,通过建设特色酒店等,进一步提升全域旅游接待能力。2.以回头山为中心,以打造森林康养和乡愁记忆为切入点,沿金溪河建设国际标准徒步漫道3千米、打造邓坊5千米自行车骑行道、临水建设商业住宿休闲项目一个和游船、皮划艇等水上项目等。

2021-2025

51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6

大田土堡群修缮

开发建设

修缮芳联堡、安良堡、泰安堡、广崇堡、琵琶堡等土堡文物,整治土堡周边环境,提升景观,修建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和旅游公路,建设土堡群、古民居村落,形成福建土堡生态博物馆,建设成为闽中生态农业旅游、摄影基地,开发土堡民俗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旅游景区。

2018-2025

3500

大田县人民政府

(五)

“文旅+体育”项目

1

明溪君子峰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康养小镇

提升改造健走步道5千米、骑行道30千米、登山步道10千米;新建山地户外运动综合服务中心、山地户外营地、停车场、道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

2022-2024

120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2

建宁花海休闲骑行道

以“文旅+体育”的模式,依托闽江源生态旅游区、高峰莲海玉家、坪上梯田莲海、枫林谷、枫元桃梨园等风景秀丽的赏花基地,串点成线,打造一条花海休闲骑行道,沿途建设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休闲运动+旅游赏花的平台。

2022-2025

3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3

泰宁福惠通文旅康养大健康产业基地

打造集大健康产业与技能培训、康复理疗、体医融合、文化旅游、静心禅修、膳食养生、智慧养老、健康科技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服务高度融合一体化的大健康产业基地; 设立医养结合的康复护理院,原始点智能按摩椅的总装厂等配套设施。

2020-2024

21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4

将乐梅花谷自然

体验步道

建设健身康养道路4.3千米、13个沿途体验节点,1个空中观景台、100个沿途自然教育解说牌,含创意互动体验解说。

2021-2022

16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5

思凯兰航空教育产业集团(沙县)通航

实训基地

建成可容纳10000人左右的航空类实训基地和产业基地,项目业务包括:航空职业学历教育(建立中职、高职及本科航空类院校,完成各层次航空类人才培养、航空类专业学生及航空类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实习实训业务和飞行员培养等)、航空产业(开展通航飞机制造、飞机维修、二手飞机进口及翻新、无人机制造、航空设备制造、飞行模拟器制造、航材销售等多种产业)、航空科普及研学(主要打造福建省青少年航空研学基地,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提供航空科普活动,筹建航空博物馆、航空创业孵化器等)。

2020-2022

50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6

尤溪侠天下景区

体旅提升

建设5千米步行栈道、旅客服务中心、餐饮中心、线下体验店、民俗文化中心、水上亲子体验区、亲子游乐园、悬崖电梯、景观台、观光亭廊、康养民宿、佛跳峡探险公园、办公楼、停车场、景区绿化工程、配套基础设施等工程。依托地质公园、南溪水库等资源,策划开展水上垂钓、一线漂流、丛林穿越、水上皮划艇、帆船等运动项目。

2020-2023

42000

尤溪县人民政府

(六)

“文旅+工业”项目

1

三钢工业旅游

提升改造

拟结合转型升级改造发展,创建国家4A级景区,完善三钢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建设三明工业博物馆、安全教育体验馆、钢铁主题公园(两馆一园),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建设三钢学院,对三钢福利区进行改造,开展研学培训,并配套住宿、餐饮等服务设施;建设体育文化公园。

2019-2022

23500

福建三钢集团

2

建宁国家绿色矿山(富强)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景区分流道路3000米、更衣室、淋浴间,进行生态餐厅、观景亭、无边际游泳池、观景桥等提升改造建设。

2021-2023

30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夜间文旅消费项目(22个)

1

市区“一河两岸”

夜景提升

提升台江大桥、城关大桥、悬索桥、梅列大桥、东新五路大桥、碧口大桥七座跨河桥梁的夜景,补充完善梅列门、凝紫门、康乐门、城关大桥景观墙、成语故事文化墙、古代廉政故事文化墙6个重要文化节点夜景。

2020-2021

3300

市城管局

2

“水上游三明”

改造提升梅列广场、中山公园游船码头,采购游船一艘。

2020-2021

900

市城发集团

3

“夜三明”百姓

大舞台

以城市中心广场为依托,采用百姓擂台赛+文艺节目演出模式,在三元万达广场及三元腾飞广场开展“夜三明”百姓大舞台活动。

2020-2021

200

市文旅局

4

“明夜城”

招商引入高档娱乐、餐饮项目,瞄准夜间消费需求,打造娱乐、餐饮、文化等业态相融合的综合性休闲项目。

2020-2021

市场运作

三元区人民政府、市城发集团

5

“明品明味”一条街

选定集中地段连续店铺,从事各县特色美食和各县特产展示销售,按照各县特色进行个性化装修;入驻各县区域特色美食、特色产品经营企业,引导人气聚集;不定期在周边举办三明民俗文化嘉年华,吸引人流。

2020-2021

1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市城发集团

6

三元瑞云山城市公园夜游项目

新建生态停车场一座、文化广场一座,实施瑞云山城市公园夜景亮化工程,针对夜间“轻餐饮”中西餐饮项目进行招商,引进茶艺文化休闲馆,丰富瑞云山夜游项目内容,提升市民夜游体验感。

2020-2021

5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7

三元“不夜城”

以城区商会大厦为中心,三四层分别入驻迪赛尔酒吧、格莱美演艺会所。一二层作为餐饮、商铺用楼对外招商,附楼作为酒店用楼对外招商。

2020-2023

21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8

三元步行街商圈提升

通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建筑立面、雨污管网改造、“一店一招”等基础环境的改造,增设2led显示屏,3处精神堡垒,4处大型落地:花灯门楼及天幕、腾龙舞台、龙壶水幕造型、板凳龙、三元熏鸭造型等项目建设。围绕“好看、好玩、好文化”,依托三元传统文化、城市中心区位两大优势,以夜景美化、街区改造、商圈提升为抓手,构建“两街一中心”“三景、四色”街区风貌。

2020-2023

4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9

三元月光美食城

建设一座总用地面积约50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086平方米的美食城。主要建设内容:改造原有主体建筑面积1719平方米,附楼建筑面积353平方米,计2072平方米;新建商铺、露台、连廊等约为2014平方米,并完善室外相关配套工程等。

2020-2023

10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10

三元荆东学生街及

老街建设

围绕荆东小溪打造滨河学生街、学院西门滨水广场,以电影院、咖啡厅、游乐场等沉浸式体验娱乐业态为主,远期打通荆东片区与沙溪河步行连接打造沙溪河一河两岸“慢生活圈”。

2020-2023

7500

三元区人民政府

11

明溪滴水岩景区

夜游项目

以滴水岩为依托,采用文化演出、景区歌唱等模式,抓住夜间消费需求,打造娱乐、文化等相融合的夜游休闲项目。

2021-2023

2000

明溪县人民政府

12

建宁衙前食府

对三优街衙前巷及南街弄进行统一规划、提升,打造“衙前食府”美食街。

2020-2021

3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13

建宁修竹荷塘月色夜经济项目

项目打造夜色经济,建设荷塘月色灯光秀、观景平台、休闲栈道、赏荷高亭等,延伸至湿地公园、梅花垇,配套建设修竹荷苑沿线夜景工程(含沉浸式实景演出)、花海营地、路灯照明、巡河步道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

2021-2023

20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14

建宁东山公园夜景

提升工程

对东山公园进行夜景提升,打造系列灯光夜景(5D夜景),并配套相关体育休闲设施。

2020-2021

1000

建宁县人民政府

15

泰宁夜游九龙潭

项目提升

在九龙潭夜景工程的基础上提升改造,在各个景点,崖壁、丛林、隧洞提升技术等设施。

2020-2023

5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16

泰宁古城文旅夜间

消费聚集区

以泰宁古城为中心;以“一碗擂茶”串联尚书街、红军街、状元街,培育十家“一碗擂茶”旗舰店;以非遗舞台、“梅林艺苑”为基础打造古城夜间演出;以书画创作基地、文创中心为点打造古城文创孵化基地;以尚书第、英勇东方军展陈馆、非遗博览苑为轴打造古城夜间展览文化;改造状元街为夜间步行街,打造夜间消费商圈;加快古城收储和修缮工作,同时引进研学、民宿、工艺、美术、茶艺、餐饮等业态,丰富古城夜间消费业态,形成“吃、喝、玩、乐、游”一条龙服务的商业聚集区。

2020-2023

8000

泰宁县人民政府

17

将乐文博小镇夜景

提升改造

文博小镇灯光改造、美食文化一条街、文创区提升改造等夜景配套设施。

2021-2023

3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18

将乐夜游金溪河

项目建设

将乐金溪河两岸灯光、景观、民宿的提升改造,新增游船项目。

2021-2023

5000

将乐县人民政府

19

沙县铁路公园

项目依托鹰厦铁路文化、沙县地方文化等文化要素,将废弃的铁路重新塑造成一个焕发活力的公园。项目景观规划面积16.4公顷,全长约4000米,主要内容包括包含小火车游览体验、水上游乐项目、设置宿营项目、铁路全息影像、铁路自行车、亲子小火车等。

2020-2025

200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20

沙县文昌美食街

项目用地面积16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建设沙县小吃体验区8800平方米、沙县名小吃技艺传承人展示厅600平方米、室外游乐场所5000平方米、停车场4800平方米,绿化面积2800平方米。

2020-2022

62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21

沙县老街巷旅游

设施建设

项目对沙县步行街片区及老旧街巷改造配套基础设施,结合当地民居风貌和开放空间,实施古街道路、老旧房屋立面提升工程,保护性开发周边古建筑和老民居,配套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休闲和文化娱乐设施,沿街夜市展示沙县特色小吃、地方特产、休闲餐饮、民俗、红色文化和社区活动等。

2021-2022

1900

沙县区人民政府

22

大田闽中戏曲

文化园改造

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改造建筑面积为7700平方米,包括戏曲、文创企业集中展示区2000平方米、文创产品销售区2000平方米、地方戏曲体验区2000平方米、创作交易区、名家工作室1000平方米、地域文化展示区700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改造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二期改造建筑面积为77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主要为戏曲培训中心、戏曲交流中心、剧目创作交易及演出小戏院、休闲体验区、电子商务等五个功能区。

2021-2023

10200

大田县人民政府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政策解读